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十六屆三中全會突破公有制實現形式認識局限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9日 15:53)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是我國公有制實現形式認識的重大突破,為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開闢了新的道路,必將極大解放和發展我國社會生産力。

  股份製作為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對於股份制,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説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

  縱觀這十多年改革實踐,人們對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和其實現形式有一個逐漸深入的認識過程,形成了較為清晰的脈絡。過去人們常認為,股份制和公有制格格不入,但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後,確實具有其他經營形式無法替代的優點,有效地促進企業對內部機制進行改革,鼓舞了企業和職工的幹勁。從1984年至1991年底,全國試點股份制轉制的3200個企業,每年産值和稅利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高於其他國有企業。

  到1992年,我國準備擴大股份制試點。黨的十四大報告指出,股份制有利於政企分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和積聚社會資金,要積極試點,總結經驗,抓緊制定和落實有關法規,使之有秩序地健康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聯合、兼併,合理組建企業集團。國有小型企業,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給集體或個人經營。

  隨著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對所有制實現形式認識的深化,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産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十五大報告還同時對股份制這一現代企業的資本組織形式,給予了明確肯定,做出了重大的理論突破,表明了所有制和所有制實現形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股份制可以是所有制的實現形式,其本身不姓“社”也不姓“資”。在這樣的精神指導下,公有制的實現形式開始尋找更多的新路子。

  經過5年的發展,股份制逐漸成為我國公司所有制的主要形式。股份制企業發展速度很快,1997年至2001年間,我國股份制企業從7.2萬家發展到近30萬家;從業人員從643.7萬人增加到2746.6萬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從8311億元增加到56733億元。

  黨的十六大指出,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在這次召開的對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意義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又令人矚目地首次提出了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以前的提法主要表明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種實現形式,而如今則明確提出了“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的方針。這意味著,我國在如何全面理解公有制方面有了新的思路,已完全擺脫了計劃經濟條件下對公有制的理解,國有企業多元化的速度會大大加快。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市場化的不斷發展,我國每一次經濟理論的突破和創新,都會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活力。這次我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伴隨著股份製成為我國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股份制將在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中起重要的作用,我國公有制中蘊藏的巨大生産力將會得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添新力。

責編:慕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