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美各界高度評價我將首次發射載人航天飛船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3日 16:45)

  光明日報消息:中國“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即將首次載人飛行的消息近日來不斷見諸於美國媒體的報道中,美國官方和有關方面對此也高度關注。他們預祝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

  歡迎中國成為“太空俱樂部”新成員

  45年前參與美國國家宇航局創建併為美國宇航事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現任局長肖恩奧基夫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首次發射載人航天飛船是人類航天事業的一件大事,不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的航天事業都是一個新的機遇。

  奧基夫説,中國是一個擁有重要資源的大國,這樣一個大國對宇航事業感興趣是對人類探索太空事業的貢獻。他祝願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奧基夫強調説,目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擁有發射載人航天飛船的能力,歡迎中國成為國際“太空俱樂部”的新成員。這位美國宇航界的先驅還認為,太空探索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在過去4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外空探索對世界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説,中國載人航天飛行是空間發射史上的一件大事,“我們祝願他們成功,祝願宇航員平安返回。”

  美國宇航員的心聲

  在美國南部的奧蘭多迪斯尼樂園太空館外,記者日前見到了集體與媒體見面的多名美國宇航員。他們向記者表示,預祝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並衷心祝願中國同行平安順利。

  美國華裔宇航員陳福林(富蘭克林錢迪亞斯)的祖父來自廣東中山縣,他本人出生在哥斯達黎加,後來在美國定居並成為美國公民。在過去23年中,陳福林先後7次乘航天飛船遨遊太空,其中包括1986年乘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太空度過了令他一生難忘的7天7夜。陳福林告訴記者,為準備第一次航天飛行,他從1968年起先後用了6年時間,其中包括體能和心理素質訓練以及應對意外情況所必需的應急能力。他説,任何一位宇航員第一次上太空都會感到興奮和緊張,有了第一次經歷,以後再上太空準備時間就會短得多,心情也會越來越平靜。

  麥坎德利斯先生曾于1984年和1990年兩次乘航天飛機參加過太空探索。談起首次太空之行,他用“很緊張”來形容。他説,為準備第一次太空之行,他用了7年時間訓練。首先是身體素質的訓練,其中包括在水下的適應能力和在飛機上的反應,因為沒有一個能夠適應多種環境的體魄是無法完成航天飛行任務的。其次是心理準備,在訓練中要經過反復的航空飛行才能養成良好心理素質。

  麥坎德利斯説,在太空船內生活既艱苦又單調,開始幾天食品主要是水果、可口可樂等食品。由於沒有冰箱,食品容易腐爛。宇航員的主要食物是從地球上帶來的。儘管飲食非常簡單,但大家精神都挺飽滿,宇航員們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艾爾德林是第二位登上月球的美國宇航員。1969年7月21日,在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郎第一個登上月球後,艾爾德林緊隨其後實現了登月的夢想。他最近在接受美國空間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對中國即將發射載人航天飛船表示祝賀,並呼籲美國宇航界在太空探索方面與中國進行合作。他説,我們應該平靜地歡迎他們進入太空,我們應該提議並設計出一些具有吸引力又符合雙方利益的合作方案。

  宇航事業是人類的共同事業

  美國宇航局國際研究項目專家卡德納認為,中國即將首次發射載人航天飛船對中國和人類的外空探索事業都是一件值得關注和慶賀的大事。他説,中國發射載人航天飛船不僅可對人類的太空探索作出貢獻,促進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並將鼓勵年輕人和下一代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太空事業的研究中去。

  卡德納認為,宇航事業是人類的共同事業,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國的宇航事業起步較早,已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其成長過程不僅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而且促進了科技和相關産業的進步。現在人們對外空探索的興趣越來越大,不少國家增加了對宇航事業的投資,宇航事業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卡德納説,美中兩國宇航界可以在太空研究的諸多領域如氣象觀察、外星探索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利用有限的資源,爭取更具實效的研究成果。

  卡德納説,宇航事業涉及航空航天技術、生物物理、地球科學和人類對太空的認識、探索和開發等多方面的研究。這項事業可以探索人類未來在更安全、舒適、清潔和經濟可行的情況下太空旅行的技術,進一步促進和更新飛行器的設計、製造,使航天技術更加安全可靠。

  卡德納認為,宇航事業從整體上來説是有關太空研究的科學,它可以幫助人類去了解宇宙的神秘,發現和探索太陽系以及地球周圍的其他行星,尋找地球以外的生物。從這個角度看,宇航業又是一項非常有吸引力和充滿情趣的事業,它既可對青年學生進行科普教育,又可激發他們獻身科學技術的熱情。(吳建友)

責編:劉雅虹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