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台灣當局"文化台獨":荒誕不經 難以得逞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3日 10:13)
解放軍報消息:近來,台灣當局在政府考試用語、歷史教材及語言政策等問題上又搞起一連串的小動作。先是“考試院”在“公務員”考試中用閩南語出題,以圖貶抑“國語”地位;後是“教育部”2005學年度“高級中學歷史課程綱要草案”出爐,將明代中期以後的中國歷史全部列入世界史課程;接着是“行政院”擬把國語、閩南語、客家話等語言提升為所謂“國家語言”。這一系列手法,是台灣當局背離科學與文明,逆歷史潮流而動、推行“文化台獨”的拙劣做法,是其搞“漸進式台獨”的又一重要步驟,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文化台獨”粉墨登場愈演愈烈
“文化台獨”的出現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發展變化過程,即由早期出現在島內的文化“本土化”運動衍生出所謂的“台灣意識”,最終異化成為“台獨”政治目標服務的文化分裂主義思潮。而伴隨着島內文化“本土化”運動的分化變質,“台獨”勢力利用“文化台獨”為其卑劣目的服務也由來已久。
李登輝上臺後,“文化台獨”活動更是有恃無恐。一是推出新編教材《認識台灣》,為“台獨”領路;二是在台灣“族群”問題上大做文章,宣揚“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謬論;三是提出“新台灣人”之説,公開鼓吹“兩個中國”,製造台灣和祖國大陸的分裂;四是復辟“皇民文學”,縱容日本右翼學人在台灣大肆活動,為“皇民文學”翻案;五是搞“文學台獨”,以台灣文學的“本土化”、“自主論”、“主體論”來否認台灣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部分。
陳水扁上臺後,繼承李登輝衣缽,繼續不遺餘力地推行“文化台獨”。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宣揚“台灣文化不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分支”,強令台灣的廣播電視大量增設“臺語”節目,他自己也多用“臺語”發表公開講話。2000年10月7日,台灣的“教育部”宣佈放棄採用漢語拼音,改為採用吸納了台灣方言的“通用拼音”作為台灣的語言拼音系統;決定在大學裏設置“台灣文學”係,妄圖把“中國文學”放逐;規定台灣中小學生必須在客家話、閩南話、原住民語中選修一種,以此弱化“國語”即普通話在台灣的地位;翻譯、出版日本極右勢力為日本在台灣暴行翻案的作品———《台灣論》,把“日本精神”説成是“台灣意識”的一部分;公佈所謂“本土化教育”政策,用河洛話(閩南語)作為教學工具,並以被台灣有識之士痛斥為誤導台灣下一代的“偽台灣歷史教科書”———《認識台灣》作為教學範本。
隨着2004年台灣所謂“總統”選舉的升溫和競爭加劇,為了轉移民眾對“執政黨”發展經濟不力,從而導致島內各種矛盾激化的不滿,台灣當局以從歷史、文化的角度論述“台灣是台灣人的,與中國大陸沒有關係”來主導選戰議題。一位在台灣長大、後定居美國的美國北加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前會長,提及台灣當局此次對歷史課程的修改,氣憤地説:“‘台獨’分子近年來挖空心思進行各種小動作,從語言、文學、教育、歷史研究等領域,企圖切斷台灣與中國的臍帶關係,改變台灣年輕一代的中國人認同、中國歷史記憶和文化感情,其危害實在令人擔憂。”
目的是割斷台灣同胞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
“文化台獨”是“台獨”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分裂勢力搞“文化台獨”,實際是在他們的“台獨”企圖受到國際大背景和島內主流民意的制約下,打着“本土化”的旗號,在文化、民族精神層面通過漸進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從文化教育上切斷台灣與祖國大陸的臍帶聯絡,割斷台灣同胞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從而逐步實現全面“去中國化”的目的,為最終實現“台獨”預設基礎。
陳水扁當政3年多來,大力推行“漸進式台獨”,一方面發表“四不一沒有”、“統合論”、“三階段實現兩岸直航”等言論,另一方面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否認“九二共識”。最近他多次拋出“一邊一國”,鼓吹公投立法,目前又拋出“2006年催生新憲説”。在露骨地推動“政治台獨”的同時,陳水扁當局利用“文化台獨”投石問路,妄圖為擴大“政治台獨”在島內民眾中的影響服務。
歸納起來,台灣分裂勢力推行“文化台獨”的表現主要有兩種。一是重新解釋“台灣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企圖從歷史的角度否定中國文化在台灣的地位,虛構一種獨立的“台灣文化”。將中國歷史歸入世界史便是台灣當局利用政治力量企圖扭轉整個歷史文化主軸的一部分。二是刻意在文化上製造台灣與祖國大陸的差異與區分。但是,不管形式如何,歸根結底,任何一種“文化台獨”,都是披着文化和文學史論研究工作的外衣,“打着本土化的旗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從事分裂祖國的活動。
“文化台獨”具有煽動性和欺騙性
與“政治台獨”相比,“文化台獨”雖然沒有直接破壞國家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但是它對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破壞卻同樣嚴重,而且因其所具有的煽動性和欺騙性,其危害更加深遠。
“文化台獨”的危害性首先表現在它會模糊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和統獨心態。“文化台獨”直接衝擊的是台灣民眾的文化認同,而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基礎,所以“文化台獨”在衝擊島內民眾文化認同的同時,必然會影響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和統獨心態。尤其是對於台灣青少年,潛移默化的“文化台獨”教育的灌輸,將使其産生歷史文化認知的錯亂,進而造成民族認同的迷失。
第二,“文化台獨”對島內民眾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對於“政治台獨”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大多數台灣民眾都能夠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每當台灣當局搞“政治台獨”,有某種“新提法”出爐,總會受到台灣多數民眾的堅決反對和國際社會的譴責。但是,“文化台獨”採取的是一種比較緩和的方式,其破壞性後果要經過長期的累積才會顯現,不容易引起島內民眾的警覺,“台獨”分子由此得以暗售其姦。
第三,島內大多數民眾的中國人認同,絕大多數民眾反對“台獨”的民意結構,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如果任由“文化台獨”模糊台灣民眾的文化認同、國家認同,造成兩岸民意之間的對立,將直接破壞祖國的和平統一進程。台灣極少數“台獨”分子逆社會歷史潮流而動,向民眾強行灌輸某種意識形態,只會使台灣由交流順暢的社會陷入混亂和無效率的境地。台灣當局玩弄偷天換日、斷章取義、割斷歷史的卑劣手法,其包藏的禍心,不但受到祖國大陸同胞的同聲譴責,也受到了廣大台灣同胞的抵制與鞭撻。台灣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曾祥鐸説,台灣當局為了搞“台獨”而篡改歷史,不僅在知識層面上是可恥的,在道德上、在民族大義上更是一種罪行。歷史是不容篡改的,灌輸完全虛構的歷史將會害了台灣的下一代。台灣有報紙發表社論指出,台灣當局“打着本土化的旗幟”,為的是逐步“去中國化”,達到“台獨”目的。
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所有有良知的中華兒女都無比地珍愛它保護它,任何企圖在中華文化上涂污抹黑,欲通過“去中國化”來達到個人政治目的的人,都只能一敗塗地。在台灣即將臨近的所謂“總統選戰”中,販賣“文化台獨”貨色,也只會激起台灣民眾的憤怒,遭到台灣民眾的唾棄。(海艷)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