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趙啟正:中國媒體正在迎接網絡時代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09日 13:18)

  CCTV.com消息:在2003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即將開幕之際,CCTV.com經過精心策劃和週密準備,將中國網絡媒體界對中國網絡媒體發展的實踐和思考,以及取得的諸項工作成果匯集成書:《崛起的力量——中國網絡媒體(1995~2003)》,獻給2003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和為中國網絡媒體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們。此書已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發行。書中序言收錄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論述我國網絡媒體傳播事業發展的專文,全文如下:

  

中國媒體正在迎接網絡時代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 趙啟正

  

新的時間計算方法

  2000年6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我再次訪問美國矽谷,又聽到一個新的説法:在矽谷,按“狗年”計時(人的壽命若以百年計,狗的壽命以十年計),意為當今信息技術的進步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每十年的進展,遠遠超過以往的百年。與過去的任何世紀相比,21世紀將是一個漫長的時間概念。雖然歷史並非按世紀的界限來劃分,但是當進入本世紀的分界線時,人類文明恰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作為這一時代的特徵,我們為世界文明的高速進步而振奮。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以極大的熱情歡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並思索著如何以此來推動中國媒體的發展。

  到1999年底,中國公開發行的報紙有2200多種,期刊8000多種,圖書每年逾10萬種;有中、短波廣播發射臺743座,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0.4%;有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1000瓦以上)1283座,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1.6%。有線電視用戶7700萬戶。一種新的電子媒介從推出到形成5000萬個用戶的時間,廣播用了38年,無線電視用了13年,有線電視用了10年,互聯網僅4年。而在中國,1999年底的上網人數是1998年底的4倍。2000年底,上網人數將近2000萬。許多機構預計,到2004年,中國上網人數將居世界第2位(標注①)。

  中國的重要新聞單位的上網始於1996年底到1997年初。目前,中國建立獨立域名的新聞單位已逾700家。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日報等網已初具規模。中國國際互聯網新聞中心(CIIC)已開設中國、中國人權、中國西藏、中國台灣、新中國50年、澳門1999、99’全球財富論壇上海、99’巴黎中國文化周等具有獨立域名的綜合性和專題性主頁,還開設了中國新聞和中國指南等海外鏡像點。

  

網絡時代的中國

  回顧以往人們以技術進步為標誌所稱的時代:蒸汽機時代、電力時代、無線電時代、原子能時代、計算機時代(雖然不是嚴格劃分),中國均落後於“時代”幾十年,但是,如果以開始使用公眾的商業互聯網的時間為標誌,中國進入網絡時代或稱信息時代的起步卻與發達國家相差不多,中國的新聞網站與國外媒體幾乎是同時起步,但是,上網的單位不論是新聞數量和質量均與國外存在較大的差距,70%的媒體網站的信息更新速度基本上與原媒體發佈週期同步,少數網站甚至落後於原媒體,只有大約9%的網站信息更新速度快於原媒體的更新週期。多數媒體網站發佈的新聞內容只有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的翻版,只有10%的網站對信息進行了重組和充實。

  僅僅從開始應用互聯網來衡量,中國已進入互聯網時代。但如何發展互聯網,中國存在著幾個方面的困難:

  (1)網絡基礎設施相當落後,國內網絡分佈密度和頻寬不夠大,跨洲際的網絡頻帶過窄;

  (2)像亞洲的許多國家一樣,中國沒有掌握有關的核心硬體和軟體技術,在技術的發展上尚處於跟隨者的地位;

  (3)中文信息在網上存量不足。在整個互聯網的信息輸出、輸入的流量中,所佔比例很小,遠遠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

  中國要克服這些困難,需加強人才的培養,增強對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在以“狗年”計時的時代,這些都是當務之急的重大工程。

  

中國的在線網絡

  中國計劃爭取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國家新聞單位上網率達到100%,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重要新聞單位上網率達90%,駐外使領館上網率達到80%。特別是要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點網站,包括以英文為主的外文網站,使其信息量大、覆蓋面廣、服務功能強、知名度高。為國內外訪問者尋找我國所有新聞單位的網頁提供搜索引擎,給予導航服務。各新聞網站(頁)要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社會各界多年的信息積累,有計劃、有組織地合理開發,綜合利用。新聞網站開發新聞信息資源要以即時新聞和背景資料為主,以其他信息服務為輔。為便於國內外訪問者對發佈的新聞容易理解和認識,網站還要發佈更廣泛的社會、歷史和文化資訊。各新聞單位要從各自的專業特長和地區特點出發,揚長避短,加強溝通與配合,逐步形成國家與地方新聞網絡之間的密切協作體系,實現優勢互補,形成網絡新聞的廣泛效應。

  

新技術帶來新挑戰

  網絡信息技術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國的如此高度重視,是人民認識到了它在推動人類社會政治、經濟與科技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網絡信息傳遞的超越時空優勢和交互性,為跨國界、跨地區傳播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也帶來不利因素。每一個上網的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有人把這種網上信息的自由傳播和接收,形象地比喻為網上航行,認為這種網上航行有一種令人欣喜和自由翱翔的感覺,就像一個孩子,走進一個巨大的垛滿貨架的糖果店,沒有大人的約束,突然感到眼前的一切全部免費,任你選取。正是有了這種感覺,也由於網絡信息的傳遞缺乏約束力,網民的道德自律和道德意識不夠健全,導致個人隱私洩露,不良信息流入,以及黑客的不斷入侵。各種不良及有害信息與各媒體的新聞信息摻雜在一起,魚目混珠,降低了新聞信息的可信性和安全性,這是當前世界各媒體,也是中國網絡媒體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中國的新媒體將以增強新聞的真實性、實效性和提高新聞傳播的競爭力,來迎接網絡傳播技術發展的挑戰(標注②)。

  回顧和總結中國網絡媒體近10年的發展,理性的思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地採取對策加以重視和解決,對未來發展趨勢作一前瞻和預測是一件非常具有戰略性的事情。2003年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將主題確定為中國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選題準確、及時、意義重大,抓住了中國網絡媒體發展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問題,表達了中國網絡媒體和網絡媒體工作者的態度和心聲,必將對中國網絡媒體的健康發展産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2003年中國網絡媒體高層論壇必將成為中國網絡媒體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相信本論壇會結出豐碩成果,我預祝這次盛會圓滿成功(標注③)。

  註釋:

  ①截至2003年6月底,中國網民人數已達6800萬。

  ②本文寫于2000年7月,為美國John Wiley & Sons出版社出版的China’s Century 一書而作,中譯本為《中國的世紀》。

  ③此段為作者為該文作為序言而新加的部分。

  崛起的力量——中國網絡媒體(1995~2003)

責編:李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