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百姓關心國事 洪災激發治淮“民間智慧”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3日 15:24)

  新華社合肥7月23日電 “到了該徹底治理淮河的時候了!”今夏淮河流域的特大洪災牽動億萬中國人的心,也激發了中國治淮的“民間智慧”,不少普通民眾在揪心水患之餘,紛紛向政府提出頗具見解的治水良策。

  6月下旬以來,中國流域人口最稠密的河流——淮河水位數度暴漲,出現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洪災。據初步統計,淮河流域內的安徽、江蘇、河南三省累計遭受直接經濟損失181億元,受災人口4751萬。

  “從電視屏幕目睹滔滔洪水沖毀家園,我徹夜難眠。淮河之水哺育了我,如今是我回報家鄉的時刻了!”老家住在安徽懷遠縣荊山湖行洪區的大學生胡莉莉,近來頂烈日、冒酷暑地訪專家、找資料,準備利用暑假寫一篇關於加速淮河行蓄洪區建設的建議。

  她説:“為保全幹堤邊的城市及工礦企業,沿淮22個行蓄洪區百姓自棄家園、自毀勞動果實,他們的奉獻精神感人肺腑,但政府和社會應制訂更長遠的發展之策。我要把我的建議遞交政府。”

  近一階段,來自民間的各種治淮建言在報紙上連篇累牘、在網站上層出不窮。中國老百姓開始操心起昔日只由官員和學者費心勞神的“大計”。

  7月11日傍晚,記者在安徽省六安市郊平橋鄉災區走訪,一臉疲憊的吳象村農民黃家元向記者呼籲:“要給為患甚劇的淠河以應有的重視,我們準備向政府籲請,儘快根治淠河水患。”

  淠河是淮河南岸的一級支流,流域人口160萬。由於上遊佛子嶺、磨子潭水庫防洪標準低,調蓄洪水能力較弱。在今年的特大洪災中,淠河大堤多次告急。

  海外華人也加入了為政府獻策治淮的行列。中國最大的官方新聞網站新華網的論壇上,署名楊樹清的一篇文章《我的根治淮河計劃書》引發網友熱評。這篇文章從治淮工程措施、減輕洪水災害方案、解決淮河干旱缺水的方案、解決最為人頭疼的水污染等幾個重大問題進行了認真的闡述。

  數千熱心網民積極參與了有關《計劃書》的討論,他們甚至形成了一個“治淮網上小組”,有的表達治淮的迫切心情;有的利用所學所見之識,廣泛徵求論據論點,為治理淮河擬思路,算細賬,觀點新穎獨特。“許多觀點對實際工作大有裨益。”安徽省水利廳的官員説。

  通過郵件往來,記者得悉楊樹清祖籍湖南省望城縣,現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主要從事水利學及河流動力學、水資源等方面的研究。長期以來,楊樹清利用網絡發表了多篇觀點新穎的有關水利建設的文章。

  中國有影響的媒體《中國青年報》就治理淮河的“民間聲音”發表評論,認為民間聲音應成為治理淮河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因為民聲中不乏各方面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這些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參與到治淮決策層中,但對淮河的治理,從自身研究領域出發,可能有獨到的見解。

  中國政府越來越重視“民間智慧”,使建言獻策的百姓不再感覺到“人微言輕”。近些年來,中國政府在各項政策出臺前,日益注重來自各階層的聲音,舉行普通百姓參加、廣泛徵求意見的“聽證會”、“懇談會”等。

  安徽省省長王金山説:“我非常重視來自民間的智慧,他們激活了我的工作思路。”他説,治理淮河是一項綜合性工程,既與政府的決策息息相關,也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程,更是事關億萬民眾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在廣大專家、民眾、官員的智慧碰撞下,根治淮河的時刻已不遙遠。

責編:慕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