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招惹的禍?——團十五大代表看大學生就業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3日 14:35)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小胡是清華大學應屆本科畢業生,學校的“金字招牌”似乎並沒有為她就業帶來根本性的轉機。談起找工作的曲折,她不免感嘆:“今年畢業的大學生太多了……”
全國高校4年前第一次擴招的大學生今年畢業了。212萬人的畢業生隊伍,比上一年增加了67萬人,增幅近5成。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壓力,成為共青團十五大代表關注的話題。
“我們的大學生不是多了,而是遠遠不夠。”這是記者聽到的幾位代表近乎一致的觀點。資料顯示,每年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在700萬至800萬個。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115萬人,去年為145萬人,今年212萬人,預計明年將達到250萬人,今後還將繼續保持增長。從理論上講,工作崗位比大學生多出很多。那麼,就業壓力從何而來?
中國人民大學團委書記、團十五大代表高祥陽認為,學校包辦就業的時代早已過去了,但有些大學畢業生的觀念尚未完全轉變。另一方面,大學生開始面臨自主擇業時,社會促進自主擇業的環境也需要完善,比如戶籍管理和人事檔案制度依然是障礙。
“年輕人期望值過高,是造成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中國農業大學團委書記李培景代表説,現在中國農大每年都有不少畢業生寧願把檔案放回原籍,也要呆在北京打工。他援引了西部某省高校的一份調研報告:願意去沿海城市的畢業生佔46.5%,願意在大城市工作的佔41.2%,願意去農村的僅有6.6%;願意去國家機關的佔38.9%,願意去三資企業的佔43.9%,願意去農業部門和鄉鎮的僅佔8.9%。
針對這種情況,高祥陽代表説,不能全怪大學生“嫌貧愛富”,這也提醒相對落後的地方要通過制度建設來激發青年到艱苦地區創業的豪情。畢竟青年還是看重長遠發展的,一些地方要消除大學畢業生對未來發展的顧慮。
河南農業大學1997屆畢業生張治山,先是分配到河南省畜牧局,第二年主動離開機關,參與籌建河南省家禽育種中心,現任家禽育種中心場長。“剛畢業時,我特別想去機關,但我慢慢發現,在機關工作,我的專業得不到發揮。創建家禽育種中心,我的技術水平提高了,眼界開闊了。我願意紮根基層。” 張治山説。
中山大學團委書記國亞萍代表認為,這樣的現象在大學生中不是特例,這就要求大學生畢業的就業指導工作要專業化。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還處於粗放型,針對性還有待提高。
代表指出,一些學校開設的專業缺乏基本擴招條件,僅為聚斂錢財而招收更多的學生,為學生就業留下隱患。有些學校忙於擴招,對傳統專業未進行調整,使專業滯後。這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因素。
責編: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