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依法科學抗洪 淮河抗洪凸顯中國防洪新理念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3日 10:24)

  新華社合肥7月23日電 儘管受降雨影響,淮河干流又形成了第三次洪峰。但經過防汛部門的科學調度,目前淮河干流水位仍保持在保證水位以下。千里淮河大堤在今夏特大洪水的猛烈衝擊下安然無恙,未發生重大險情,淮河抗洪取得初步勝利。

  “依法防洪、科學調度和政府應急機制的有效運用,是中國抵禦今夏淮河特大洪水的三個新理念”。中國水利專家、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主任錢敏説,新的防洪理念初步改變了單純依靠“人海戰術”的傳統抗洪方式,首次實現了從被動抗洪到主動防洪的重大轉變,防洪過程呈現從容應對、忙而不亂、有序推進的新特點,體現了以人為本、尊重自然規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思路。

  據淮河防汛總指揮部秘書長、淮委副主任汪斌介紹,早在汛期到來之前,淮河的整體科學防洪預案便已制定。沿淮22個行蓄洪區都有預案,包括行蓄洪區的調度運用規定、安全撤離組織、報警與通信、安置措施、生活保障、衛生防疫及其它措施等內容,並附有居民安全撤離安置示意圖。同時,淮河流域每一個工程都有針對洪水的調度規程,沿淮各省、市、縣也都制定了詳細的防洪預案。

  根據防洪預案和“兩頭保中間”的調水思路,國家和沿淮各級防汛指揮部門有條不紊地科學指揮,科學調度,科學運用防洪工程,使洪水始終處於可控狀態。

  淮河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羅澤旺説:“1991年淮河被迫使用了17個行蓄洪區,有數百萬人上堤搶險。與過去相比,今年淮河只啟用了9個行蓄洪區,而且都是主動啟用,也沒有過多出現千軍萬馬日夜奮戰搶險的情況。區內近30萬居民提前從容安全撤離,無一傷亡。科學防洪使今年的洪災損失降到了最低。”

  “這次淮河防汛從容有序,法律法規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水利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高而坤説。

  淮河洪水發生後,沿淮各地迅速依法成立了防汛抗洪指揮組織,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依法調用人力和物資為防洪服務。根據《防洪法》,7月4日和9日,安徽省和江蘇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先後宣佈淮河進入緊急防汛期。安徽還依法依紀先後對7名防汛不力的官員進行了處理。

  雖然今年淮河行蓄滯洪區共轉移災民近30萬人,但讓災民感到安慰的是,按照《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規定,他們將會獲得水毀損失40%至70%的補償。補償之外,災民還將享有政府救助和社會捐助。

  地處安徽阜南縣的蒙洼蓄洪區是淮河流域第一個起用的行蓄洪區。阜南縣長葛啟凡説:“有了補償法規,不僅蓄洪前災民轉移順利,而且有利於災後恢復生産,重建家園。”

  政府應急機制的有效運用,在這次淮河救災中至關重要。淮河水災發生後,中國相關政府部門和地區均緊急啟動了救災預案,救災應急機制迅速運轉起來。洪災剛發生,中央財政便緊急下撥防汛救災經費。根據災情的發展,中國民政部7月11日啟動了救災工作一級響應,進入緊急應對狀態。7月11日,鄭州鐵路東站啟用救災物資運輸“綠色通道,僅用一天時間便將國務院緊急調撥的一萬頂帳篷搶裝完畢,並按專列的級別火速運往安徽災區。

  安徽省和沿淮各地政府緊急啟動了救災預案,受災民眾的轉移安置及吃飯、住宿、醫療等均與防洪工作同步有序進行。財政、民政等有關部門採取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方法,加快救災款物的下撥速度,並派出官員督促檢查,保證下撥款物即時到達災區使用。衛生防疫部門啟動救災防疫預案,迅速將備存的100多萬元人民幣的藥品全部調往災區,並派出醫療小分隊趕赴災區巡診,進行衛生防疫工作。

  目前,安徽省已緊急下撥防汛救災經費近1.5億元人民幣,保證了防汛搶險和安置災民的需要;先後派出3600多支醫療小分隊共1.5萬名醫務人員在災區進行醫療防疫服務。現在,安徽淮河流域轉移安置的近百萬災民生活安定,災區至今沒有發生重大疫情。

  今夏的淮河洪水是中國進入新世紀後遭遇的第一場洪災。中國的水利專家認為,這次淮河防洪的成功,將成為今後中國防洪工作重大變革的標誌。中國水利部長汪恕誠表示:“依靠科學調度進行防汛,把與洪水抗爭變為與洪水和諧相處,從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將是中國未來防洪的發展方向。”

責編:慕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