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親的人是子弟兵—災區百姓講述身邊的故事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18日 18:48)
新華網合肥7月18日電 記者在安徽災區採訪時,經常有群眾請記者幫助尋找自己的“救命恩人”——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一些老人説:這些娃兒真是咱們的恩人呀!大災過後,真想當面謝謝他們。
孫仁惠是霍邱縣彭塔鄉的一位孤寡老人,今年84歲。7月11日,由於連日暴雨,老人所在的彭塔鄉近萬名群眾被圍困在水中,一場生死營救在這裡展開。
老人淌著熱淚,用顫抖的聲音向記者講述了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所發生的故事:
地上一片汪洋,鄉親們都慌了,很多小媳婦大閨女都爬到了樹上。我這把老骨頭跑不動,更上不了樹,只好等死了。忽然,3個戰士閃現在眼前,要救我走。可我認了死理,就是不走。水越漲越高,雨也越來越大,這時一個娃蹲在我面前説了句:奶奶,咱走吧,我背著您! 娃一説這話,我的心就軟了。我説:“你們別説了,我走。”於是,這些娃把自己的救生衣套在我身上,又冒著洪水,硬把我背到了岸邊。一上岸,我就哭了,我想:這子弟兵咋比自己的兒女還親呢?
記者在大堤上見到了孫仁惠的“救命恩人”,他就是武警六安市支隊支隊長趙華。那個夜晚,他帶領戰士救出5000多名群眾。趙華對記者説:“請你轉告孫奶奶,説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請她老人家多保重。”
吳學忠是阜陽市潁上縣魯口鎮農場的村民,今年50歲。7月11日,焦崗湖段大堤再遭暴雨,堤壩被洪水扯開了20米長的口子,魯口鎮危在旦夕。這時,一支部隊喊著號子衝上來了。
“那情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説起那天的事兒,吳學忠感慨不已——
暴雨裏,他們有的跳進洪水搭起人墻,有的背起沙包拼命往堤壩上衝,還有的在水中用力打樁,雨越下越大,決口堵上又裂,裂開又堵。那個肩上有兩杠四星的指揮員真了不起,他一邊指揮官兵搶險,一邊與大家一起奮戰。十幾個小時,那些娃兒就一直沒休息過。我實在過意不去,帶著孩子要幫他們一把,沒想到,那個“兩杠四星”卻衝我大吼:“這裡危險,趕快離開!”我當時就想:難道你們就不怕危險了?!
記者在武警某部駐地找到了這位農民眼中的“兩杠四星”,他就是部隊長南平大校。説起這次搶險,南平平靜地説:“我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決不能讓洪水進來,決不能讓百姓遭殃。”
萬紹雪是受災嚴重的潁上縣八里河鎮漁民村的村民。這段日子,她腳上生了瘡,腳趾又紅又腫。見到記者,她就止不住打開了話匣——
前幾天,我這腳在洪水裏泡爛了,又有膿又發臭。部隊的醫療隊給我看腳的是位女軍醫,年齡比我孩子大不了幾歲,我真不好意思把腳伸到她面前。誰知,這閨女連眼皮都沒眨一下,就把我的腳攬在了胸前,把藥膏涂上。她找來村衛生所的人叮囑他們別忘了提醒我換藥。忙活完了,她才擦把汗,和我拉起了家常,告訴我怎樣預防疾病。可直到她走了,我才回過神來,我還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只是聽鄰里説,她剛從北京小湯山醫院抗擊非典一線回來……
“你們可一定要幫我找到她,等洪水退了,我要帶上自家養的甲魚看她去!”萬紹雪懇切地説。
記者帶著這個普通農婦的心願,在採訪的間隙詢問過在災區的幾個部隊醫療隊,可誰也記不清楚這事兒了。因為,經過他們治療的災民太多了,剛從小湯山抗擊非典一線下來,就直接趕來的白衣天使也太多了。但不論問到誰,記者總能聽到這句話:“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劉昕)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