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黨員幹部衝在前 記三河尖抗洪一線共産黨員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14日 22:47)

  新華網鄭州7月14日電 7月1日,突然襲來的特大洪水,把位於淮河上遊的河南固始縣三河尖鄉變成了汪洋澤國。洪災就是命令,三河尖鄉的黨員幹部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全鄉200多名黨員幹部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奮戰洪澇、保衛家園的頌歌。

  三河尖,位於淮河上遊泉河、史灌河、淮河三條河流的交匯處,緊鄰安徽的王家壩。這裡海拔只有24米,不但是河南省的最低處,也是淮河上遊的最低處,當地有句俗語:“上面蛤蟆尿泡尿,三河尖淹得嗷嗷叫”。

  7月1日,泉河、史灌河、淮河水位全線上漲;7月3日夜12時,三河尖水位高達28.02米,超過警戒水位4.02米。處在三河環繞之中的三河尖鄉,一半土地淹沒在洪水之下,路邊四五米高的楊樹只能看見樹梢。東部的蚌山、湯崗、王樓三個圩區,猶如漂浮在大海中的小舟,在狂風巨浪的拍打下搖擺起伏。單薄的堤防內5000多名群眾、6000多間房屋、3萬多頭牲畜和6000多畝農作物,處在洪水的嚴重威脅之中。

  面對罕見的洪水,三河尖鄉黨委、政府沉著應對,精心組織,明確崗位責任。7月3日上午,史灌河、泉河水位陡漲,湯崗、王樓、蚌山圩堤相繼告急,蚌山堤埂突然出現塌方、裂縫、滲漏等重大險情,堤上群眾一時慌亂起來。聞訊趕來的鄉黨委書記郭克明,第一個扛起沙袋,帶領群眾填補塌方處。群眾很快被組織起來,有的打樁,有的填土,有的鋪壓防滲雨布,經過6個小時的奮戰,險情被排除,大堤守住了。這時已是下午3時,郭克明只幹吃了幾口方便麵,又匆匆趕往下一個險工地段。

  年屆退休年齡的老黨員潘同凱,因身體有病,一直在家休養。當洪水來臨時,他主動請戰。他説:“我年紀大了點,但有防汛經驗,在這裡可以給大家出出主意。”從此,潘同凱就睡在潮濕的大堤上,後背上起了大片濕疹,有的地方被撓出血來。鄉人大副主任郭文亮,由於連日勞累體弱,吃飯沒規律,得了急性腸炎,上吐下瀉,他硬是打著點滴堅持在抗洪大堤上指揮;副鄉長李澤龍,接到岳母病危的通知,眼含熱淚,硬是沒離開大堤半步……鄉黨委書記郭克明説:“洪水當前,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就是實踐‘三個代表’。”

  鄉鎮領導幹部的率先垂范,極大地激發了三河尖鄉基層黨員的抗洪鬥志。在大水包圍的三河尖,活躍在最前線的都是共産黨員的身影。

  蚌山村村支書李可勤,時刻關注著大堤的安危和群眾的安全。加固大堤、處理險情,他總是衝在最前面。哪家屋內進水,哪家房子是險房,他一清二楚。五保戶張玉珍是個70多歲的老人,所居住的房屋距大堤又最近。洪水一來,李可勤首先想到的是張玉珍的房屋能否經得住洪水的浸泡,他想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來。7月4日上午9時,當李可勤把老人背出她的房子不到5分鐘,只聽見一聲悶響,這座老房子就倒在了大水中。

  7月10日夜9時,王樓村西的圩堤出現塌方。村支書黃永權帶領黨員應急小分隊迅速出擊,一面鋸樹打樁,一面頂風冒雨坐船到河中心的廢坎上取土。由於天黑,風大雨急,載土的小船行駛在沒有航線航標的莊稼地裏,僅憑人們對喊的聲音和一把手燈判斷方向。在風雨交加的夜晚,他們連續奮戰了8個小時,終於保住了大堤。天亮時,村民們看到泥人一樣的村支書滿臉疲憊的神情,心疼地説:“黃書記,好好歇歇吧。守堤護家是咱全村人的事,這苦不能光讓黨員吃。”

  在廣大黨員幹部的帶領下,儘管三河尖鄉的群眾仍然被漫漫洪水圍困,但沒有一人傷亡,他們人心穩定,生産、生活秩序井然。蚌山村年近70歲的老人李克洲對記者説:“每次來洪水,走在最前面的都是共産黨員。有共産黨員在,這次大洪水也一定能戰勝。” (記者訾紅旗)

  2003防汛 各地嚴陣以待

責編:張娜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