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一線共産黨員素描:黨旗,在洪水中高揚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12日 18:03)
新華網合肥7月12日電 7月3日,淮河防汛形勢驟然緊張起來。洪災就是命令,廣大共産黨員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帶領人民群眾保衛家園。
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廣大共産黨員毫無怨言地告別家園和親人,帶着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和群眾一起日夜奮戰在防汛抗洪的最前線。
“處處為群眾着想”
7月3日凌晨1時王家壩開閘泄洪,但到下午正陽關水位仍在上漲,威脅着壽西淮堤的安全。壽縣防汛指揮部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在壽西淮堤加固子堤,保護壽縣古城。52歲的退伍老軍人、共産黨員王正如接到命令後,走了15公里泥濘小路趕到堤上。“不光是我,3號晚上村支書一聲令下,黨員們都來了。”王正如説。
壽縣雙橋鎮大郢村黨支部副書記王祖玉,是一位有着34年黨齡的老黨員。59歲的他和青壯年一樣,抬土加固堤壩,日夜參加巡查。7月5日,由於連日勞累,王祖玉病倒了,大夥勸他回家休息,但他得知夜裏洪峰要來的消息後,堅持在庵棚裏輸液後又投入了搶險中。
“處處走到前頭,處處為群眾着想。”這是受災群眾對黨員的評價。還有群眾説,黨員&&幹,大家一起睡,一起吃,就連縣裏的幹部也一樣。巡堤的時候,走到哪累了、餓了就在窩棚裏啃口冷饃、迷糊一會兒。
“黨員一&&,群眾就有了勁頭。”78歲的澗溝鎮柴崗村村民柴長修説。
“我是黨員,應該衝在前頭”
黨員,始終是群眾心中的一面旗幟。黨員的身影總是活躍在最前線,帶領群眾晝夜奮戰,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産的安全。
老黨員陳家本住在距王家壩20公里遠的阜南縣城,開着一家幹洗店,7月2日聽説淮河汛情緊急,便關了店門,跑到堤上為大家駕駛衝鋒舟。
7月4日,記者登上了他駕駛的衝鋒舟,“水這麼大,你不覺得有危險嗎?怎麼不在家裏呆着?”
“確實有危險,但蓄洪區裏的老百姓更危險。”他説,“開閘前很多黨員幹部都忙着幫老百姓轉移,我看著心急。我是黨員,應該衝在前頭。”
7月3日王家壩第一次開閘後,大水淹了蒙洼蓄洪區,救災物資、人員都要通過衝鋒舟進出莊臺。從3日下午到4日下午,他連續24小時沒吃上一口飯。
年近70歲的老黨員康永年對全縣防汛情況十分熟悉。看到防汛形勢日趨嚴峻,他在家坐不住了,每天都準時來到指揮部,為全縣的抗洪搶險和救災工作出謀劃策,睏了就在指揮部打個盹。家裏人催他回家休息,他説:“我是一名老黨員,在危急關頭,理所應當和群眾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共産黨員,跟我上!”
在盱眙縣淮河鎮兩岸,只要一提起“小鬍子營長”,無人不誇。他就是南京軍區某舟橋旅二營營長張必峰。
原來,張必峰帶領部隊來到盱眙參加搶險救災後,鬍子長了也沒有時間刮,久而久之,群眾都親切稱呼他為“小鬍子營長”。
7月8日,在蛤灘圩大營救行動中,有數千群眾、10萬多公斤的糧食、1萬餘件物資急需轉移。“共産黨員,跟我上!”張必峰帶領由黨員組成的突擊隊,負責最繁重的搬運任務。哪有累活、臟活,他都第一個出現在哪,背老人、扛米袋、推衝鋒舟,忙個不停。嗓子喊啞了,他就用旗語信號來指揮。在他的指揮下,官兵們一鼓作氣,不到5個小時就搶運糧食107000公斤,轉移群眾2770多人,搬運物資9450余件,受到軍地領導和當地人民群眾的稱讚。
在抗洪搶險最艱苦的時候,張必峰白天帶着部隊轉移群眾、搶築圍堰,晚上再累再困,也要起來查鋪查哨。每走到一個床舖前,他都要用手在戰士的額頭上摸一摸,發現有的戰士額頭髮燙,就叫醒他服藥後再睡。發現有的戰士額頭髮涼,就給他蓋上衣被。就這樣,張必峰用實際行動,展示着一個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衝不垮的庵棚黨支部
“黨支部重新建起來,群眾心裏頭就有了主心骨。”安徽潁上縣前蔡村村民常文山説,“支書家裏到現在都還沒轉移完東西,他一直在忙着安頓我們的生活。”
7月6日,淮河防汛形勢日趨緊張,安徽省防總決定在淮河唐垛湖炸壩行洪,王崗鎮前蔡村黨支部書記王學恩帶領全村30多名黨員挨家挨戶動員,幫助轉移群眾搶搬財産,連續幾天沒睡個囫圇覺,組織全村1.7萬名群眾及時安全撤離。
洪水漫過村莊後,王學恩在安頓好受災群眾的生活後,立刻在臨時安置點搭建了庵棚,挂起了黨支部的牌子。而此時,王學恩家的房子已被水淹了半截,所有財産還放在房頂上來不及轉移。
記者面前的王學恩,是位話語不多的中年人。在他汗漬斑斑的上衣胸口前,一枚紅底黃字的小牌子十分醒目:上面印着黨徽和“共産黨員”四個字。這個鎮的1134名黨員,每人都戴着這一胸牌,奔忙在抗洪一線。
“戴上這個牌子,榮譽感和責任心增加了,群眾都盯着黨員看,不&&更説不過去。”王學恩説。
村民鄭田雨對記者説:“在這次抗洪中,黨員的表現讓咱老百姓信服。”
“是黨員,就應該為群眾辦實事。不然入黨幹什麼?”王學恩説,“我們村裏的黨員都是這麼做的。能辦大事辦大事,辦不了大事辦小事,這才對得起群眾。”(記者 董峻 葛如江 李柯勇 張旭東)
責編:陶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