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防汛抗洪現場報道:從容應對 緊張有序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09日 19:55)
新華網北京7月9日電 從8日中午至9日中午,滂沱大雨橫掃淮河流域,淮河汛情再度緊張,千里淮河大堤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在淮河防汛抗洪進入最為關鍵的時刻,新華社派出多名記者在國家防總、中央氣象臺和安徽、江蘇防汛抗洪前線,與編輯部進行了現場連線報道。
記者姚潤豐9時從中央氣象臺會商室報道:會商室裏坐滿了氣象專家,他們正在這裡對淮河流域的雨情進行集中會商。千里之外,淮河流域的雨正下個不停。
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室主任畢寶貴説,8日8時到9日8時,淮河流域出現了大到暴雨,其中蚌埠、鳳陽分別出現了105毫米、109毫米的特大暴雨。9日整個淮河流域仍將出現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而且降雨量可能比8日還要大。會商室裏的大屏幕顯示著全國2000多個縣級以上的氣象臺站的氣象信息。
從7月1日以來,中央氣象臺每天與各省級氣象臺進行異地會商,使全國的天氣預報更及時更準確。經過與安徽、江蘇兩地氣象臺的緊急會商後,中央氣象臺發佈了9日的重要天氣公報:未來3天淮河和漢水流域仍將有強降雨,防汛抗洪形勢仍十分嚴峻。
記者張建平、馮曉芳9時從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報道:像往常一樣,由國家防總值班室和水利部水情、氣象專家參加的汛情會商會9時準時開始。這已是從5月23日以來的第53次汛情會商會了,近20位與會工作人員沒有一絲的懈怠。用他們自己的話説就是,“與水打交道時刻都得如履薄冰,小心謹慎。”
“王家壩嗎?你們那裏現在的情況怎麼樣?”
“我是蔣壩水文站,洪澤湖現在的水位還在上漲……”
“昨天夜裏淮河流域又開始降雨,但強度沒有前幾天那麼大。”
“受降雨影響,淮河干流王家壩以上水位開始復漲,主要控制站水位仍然超過警戒水位……”
經過緊急會商,國家防總認為淮河堤浸泡時間較長,防汛工作容不得一絲鬆懈。同時要求各級水利部門繼續密切監視雨情、水情、災情,科學調度,為防汛指揮部提出參謀意見。各地要嚴陣以待,加強巡堤查險和工程防守。一道道防汛抗洪指揮令從這裡發出。
記者李柯勇、葛如江9時15分自淮河壽西淮堤報道:雨後的壽西淮堤水位達25.9米,超過保證水位0.4米。佩帶著“共産黨員”胸牌的壽縣副縣長金德元説,壽西湖行洪區是確保淮河干堤安全的最後防線之一,田地面積18萬畝,居民8.2萬人。但1954年以來從未啟用過,主要原因是區內人口多,轉移難度大,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已有2000餘年歷史的壽縣古城。現在的壽西淮堤是1991年淮河大水後重建的,國家投資2.9億元加固堤防,並將河道拓寬了500米至600米,比原來加寬了一倍,最寬處拓展800米。
600多名守堤農民工堅守在大堤上。值班巡邏人員一刻不停地分段對大堤進行“梳篦式”檢查。59歲的雙橋鎮大郢村黨支部副書記王祖玉在帳篷裏吊瓶輸完液又加入到抗洪隊伍中。村民們説:“這種時候才看出,黨員幹部確實和普通群眾不一樣。有他們&&,俺心裏不慌。”
記者張旭東、湯澗10時自淮河入海水道二河新泄洪閘報道:雨霧中,滾滾的洪澤湖湖水正以102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通過10孔淮河入海水道二河新泄洪閘,向黃海奔騰而去。在閘門附近一公里內都可以聽到這裡發出的巨大泄洪聲音。
在二河新泄洪閘值班的淮陰抽水站管理所所長錢存斌説,面對超過1991年淮河大洪水的水勢,淮河入海水道從7月4日23時48分提前開啟至今,淮河入海水道已經泄洪約4億立方米,這為緩解淮河洪情、減輕洪澤湖的抗洪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面對淮河上游來的洪水,加上從8日下午開始的持續下雨,洪澤湖水位依然在上漲。截至9日上午8時,洪澤湖蔣壩水位首次突破14米關口,達到14.14米,超過了1991年時14.06米的最高水位。
自洪澤湖三河閘開啟以來,淮河入江水道堤壩正經受著“內洪外澇”的浸泡;首次啟用的淮河入海水道也面臨著泄洪的考驗;裏下河興化水位9日8時已經漲到3.02米,裏下河地區澇災嚴重。
當地幹部群眾正全力以赴守堤壩、抗洪災。在江蘇盱眙縣鮑集圩,2.5萬名搶險人員冒雨加固堤防,並動員6.8萬名群眾做好撤離準備。已經連續幾晝夜指揮撤離的盱眙縣委書記王友富眼睛裏佈滿了血絲,他説,“由於群眾難捨家園,我們提出‘幹部下水、群眾上船’的口號,動員群眾及時撤離。”
哪有險情,共産黨員的身影就出現在哪。在出現9處堤頂裂縫險情的石港抽水站出水池北堤,抽水站黨支部書記劉儉和24小時沒有合眼,這個支部11名黨員全部奮戰在堤壩上,站裏有經驗的退休老黨員都趕過來出謀劃策。連夜沿淮河入江水道巡視險情的江蘇省水利廳河道局局長陳學富説:“防汛時期,我們水利幹部也是軍人。汛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命令,我們在第一時間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
到目前為止,江蘇省已經動員286萬人投入抗災,有44萬人上堤巡查。
記者王正忠、汪延、儲葉來自淮南湯漁湖縷堤報道:前兩天堤邊還隱約可見的樹枝,如今已淹沒在滔滔淮河水中。一場大雨使9日9時的淮河湯漁湖水位達到23.67米,比8日上午9時上漲0.51米,淮河防汛壓力再次加大。目前,淮河淮南段大堤上把守民工及幹部已增至13萬人。
淮南是我國重要煤電基地、華東的“動力之鄉”。這裡已經啟用四個行洪區,並準備隨時啟用另外兩個行洪區,已經撤離群眾7000多人,沒有出現一例傷亡。市委副書記、湯漁湖防汛前線總指揮李亞洪告訴記者,目前淮南的煤電企業生産正常,市民生活安定;行洪區撤離群眾生活全部得到妥善安置,災區人心穩定,全市已做好人力、物資等方面的充分準備,全力迎擊淮河第二次洪峰的到來。
記者董峻10時自淮河正陽關發回報道:暴雨初歇。正陽關水文站9日8時觀測到的水位是25.89米,暴雨形成的上遊洪峰兩三天后將到達正陽關,防汛壓力仍然較大。
正陽關的水位和過洪流量對整個淮河防汛抗洪起著十分重要的參考作用。7月3日王家壩開閘行洪,動用了蒙洼蓄洪區,以及隨後的唐垛湖、荊山湖等地行洪,都是參考了正陽關水位等情況後作出的決定。正陽關水位和流量的大小,還直接影響到下游淮南、蚌埠以及淮北大堤、京滬鐵路等的安危。
在正陽關所在的正南淮堤上,正在巡堤查險的壽縣防汛副總指揮長陳玉寶説:“這條大堤要是破了,大半個縣城就要被淹,140多萬畝耕地也要受災。”
從8日晚開始的強降雨,使得當地幹部群眾防汛這根弦繃得緊緊的。現在,這條堤上有1600多名民工日夜巡查除險,加固堤防。每公里有51名民工負責巡守和搶險。陳玉寶説:“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旦發現有險情,搶險隊必須在一小時內到位。這是死杠杠,誰也馬虎不得。”
在堤腳下,一隊民工每人拿一根木棍趟著泥水走來。這是迎河鎮沙湖村的村民正在排查險情。黨員楊家樹説:“要是查出是渾水,就得抓緊處理。清水一般沒事。如果哪個地方沒看到,説不定就會有危險。”在常圩、大臺、李臺、前臺等村的管段,村民們向記者反映,這次淮河汛情緊急,廣大黨員幹部都是衝在前、幹在前。建設鄉建設村村民陳學軍説,他自從上堤以來,每天都看到鄉上的書記尚壽永和村幹部們沒日沒夜地在堤上堤下組織查險,餓了、累了就隨便進個窩棚(護堤村民搭建的食宿點)吃兩口、睡一會兒,然後又一腳水一腳泥繼續查險。“這樣的幹部,咱們願意跟著幹。”他説。
這段大堤從7月2日設防以來,出現過30多次管涌、鼓水等險情,經過及時處理,險情都穩住了。
記者沈翀11時30分從蚌埠淮河水利委員會發回報道:9日10時,淮河防汛總指揮部進行入汛以來的第24次會商,近30名工作人員圍坐在指揮中心討論如何應對淮河流域第二次強降雨。
淮河防總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徐英三介紹,8日的強降雨給本已嚴峻的淮河防汛形勢“雪上加霜”,已經回落的中游水位又在全線回漲。潢河潢川站9日8時水位達到39.46米,比8日零時上漲5.4米,超過保證水位0.46米。蚌埠吳家渡水位也在迅速上升,9日9時水位達到21.68米,超警戒水位1.37米,離保證水位不到1米。
與此同時,淮河干流洪峰已經到達洪澤湖。截至9日8時,洪澤湖水位達到14.14米,流量超過1萬立方米每秒,均超過1991年。徐英三説:“為保證上下游幹堤安全,我們已要求江蘇加大洪澤湖泄洪量。”
記者王立彬14時自安徽臨淮崗工程移民村報道:雨水間歇,國家防總工作組來到淮河臨淮崗工地就近一個移民集中居住點。這裡居住著600多名從蓄滯洪區搬出來的村民。走進移民村敬老院,老人們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我叫賀春,今年72歲。從我記事起,60多年淮河發了無數次大水小水。祖祖輩輩住在低窪處,幾天暴雨家裏就淹啦。土坯房就成了泥巴。老百姓説,水淹一次,三年緩不過來。大半輩子,就記得下雨和搬家了。國務院批准臨淮崗工程後,國家下大力氣花大錢,在這高地上建起了移民村。你看這磚瓦房,淹不到衝不倒濕不了。”
院裏有4位老人,最小的也68歲了。每人一間住房,屋子裏有很好的床被,以及麵粉、蜂窩煤、爐子和其他簡單的傢具。一位五保戶老人説:“現在條件多好,我們都能活到80歲!”
國家大型治淮工程——臨淮崗工程位於淮河干流正陽關以上8公里處,工程計劃總投資20多億元,被水利專家稱作“淮河三峽工程”。這次洪水到來前,有關部門把居住在蓄滯洪區低窪地帶的人提前遷了出來。
淮河防總辦公室的夏成寧説,臨淮崗工程建成後,與淮北大堤及茨淮新河、淮棋新河等共同構成淮河中游綜合防洪體系,將使淮河中游正陽關以下防洪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水利部副部長敬正書説,截至目前,淮河干流堤防沒有發生重大險情。1991年淮河流域使用了17個行蓄洪區,今年運用7個行蓄洪區,而且都是主動有序行洪,有效減輕了王家壩、正陽關、蚌埠等的防洪壓力。還有一個就是災害造成的損失大大減輕。
敬正書説,正是有了幹部群眾的萬眾一心,有了蓄滯洪區使用和補償方面的法規,有了興建的防汛工程,有了靈活的調度信息指揮系統,今年的淮河防汛抗洪做到了從容應對,緊張有序。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