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百姓: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事故搶險紀實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07日 06:39)
新華網上海7月6日電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險情,這是一場情牽百姓的搏擊:中山南路,黃浦江邊,上海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酷暑之下,推土機、起重機機聲隆隆,運土車、運沙車車來車往。繁忙的人們在與滲水流沙賽跑,在與江潮漲落爭鋒。
6日,專程來滬的建設部專家組考察後認為,目前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搶險措施到位,險情明顯緩和。上海市所制定的重點針對地下隧道、防汛墻、周邊建築和道路等的搶險技術方案是有效的,險情已處於安全的受控狀態。
險情突發在靜謐的夏夜
7月1日淩晨,夜幕下的黃浦江邊車少人稀,四週顯得那麼靜謐。誰能夠料到,一場險情正在地下悄然發生。淩晨4時許,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浦東南路-南浦大橋區間隧道,在用一種叫“凍結法”的工藝進行上、下行隧道的聯絡通道施工時,突然出現滲水,隧道內的施工人員不得不緊急撤離。瞬時,大量流沙涌入隧道,內外壓力失衡導致隧道部分塌陷,地面也隨之出現“漏斗型”沉降。
“不好啦,水泥地陷下去了!”工地值班人員連聲驚呼。不到半個小時,成塊的水泥地仿佛被一雙巨手硬生生地掰裂,緊挨著施工點的樓房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傾斜……
險情來得十分突然。事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設計長度為7.8米的聯絡通道當時已經完成了7米的施工量,沒想到在最後0.8米功虧一簣。從夢中驚醒的居民被要求迅速撤離現場,一名雜貨店店主甚至來不及從倉庫裏搬出剛剛採購的貨物。多虧報警及時,險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但是,突發的險情開始出現連鎖反應:1日上午9時許,位於中山南路847號的一幢8層樓房裙房坍塌;2日淩晨開始,董家渡外馬路段長約30米的防汛墻受地面沉降影響,開始沉陷、開裂。水泥防汛墻開裂、沉陷時發出令人揪心的“咔、咔”聲響。靠近事故現場的20多層的臨江花園大樓也出現沉降,最緊張時,高樓1小時沉降超過7毫米,最大累積沉降量達到15.6毫米。
最讓人擔憂的是防汛墻的險情。負責現場搶險指揮的上海市水務局副局長汪松年告訴記者,這堵原本6.9米高的防汛墻從“一”字形下陷成“V”字形,最終變為槽狀,最低處還不到3米。由於江底隧道不斷塌陷,防汛墻地基不穩,搶險難度非常高。7月,上海已進入汛期,黃浦江的高潮位超過4米。“防汛墻一旦失守,後果將不堪設想。”
緊急搶險與險情同步展開
險情如火,十萬火急!關鍵時刻,緊急搶險與突發的險情同步展開。1日19時20分,武警上海總隊接到搶險指揮部發出的緊急指令,19時40分,九支隊300名官兵組成的搶險突擊隊火速趕到事故現場。一面是滔滔江水,一面是防汛墻內董家渡地區百姓的生命財産安全。武警官兵用沙包和身軀,築起了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堅實防線。
隧道內江水、流沙涌入,官兵們二話不説跳入齊腰深的江水,把每只近百斤重的沙包一一壘起,阻擋肆虐水流;江堤裂縫處發生管涌險情,機械設備一時難以到位,官兵們就用肩扛背馱,在防汛墻外、江水之中築起了一道74米長、5米寬的“U”型圍堰,並且經受住了幾次高潮位的考驗。僅7月1日19時50分至2日16時,短短20多個小時,武警官兵裝填搬運的沙包數量就超過5萬隻,累計土方3000多噸。
武警部隊的搶險指揮中心就設在堤岸上,一張方桌,幾把折椅,距離黃浦江水僅有四五米。“江水漲到多高,我們的圍堰就要築到多高。為了讓搶險決策更及時、更有效,指揮員必須離搶險一線近些,更近些!”現場總指揮、武警上海總隊總隊長辛舉德大聲説。由於連日通宵督戰,這位50多歲的少將已經累得喉嚨沙啞。
與此同時,另一場搶險戰鬥在水下打響。上海建工集團與上海隧道股份公司的近千名員工,在險情發生後的最短時間內,出現在搶險戰場上,根據指揮部的指令,實施隧道內封堵搶險施工。在能見度不到10米的隧道內,用肩膀,用推車,員工們將近4000噸25公斤一袋的水泥,築成4道10米長、5.5米寬、5米高的梯形水泥堤壩;隨後,他們又在直徑5.5米的隧道口,鑿開隧道內壁,挖出鋼筋,再用直徑28毫米的螺紋鋼與之焊接,綁扎鋼筋之後,“編織”出一個格柵狀骨架。四週加上模具,便開始澆注與隧道管片強度一致的水泥,同時加入“早強劑”使水泥儘快凝固,再用粗重的槽鋼給封堵墻加上“保險杠”。經過100多個小時的鏖戰,近2公里長的軌道交通4號線上下行越江隧道,就築起8堵鋼筋混凝土墻,形成四道堅固的防線,搶險人員又實行了灌水回輸,以恢復隧道內外的壓力平衡,控制了地底流沙涌入地鐵隧道,防止了地面繼續沉降。
運籌帷幄成就高效搶險
事故發生後,上海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時間內啟動緊急搶險預案程序,立即成立由一位主管副市長擔任總指揮的現場搶險指揮部,召集公安、城市管理、電力等有關部門和權威專家,科學決策,運籌帷幄,協同作戰,譜寫了一曲群策群力緊急搶險的合奏曲。
指揮部一成立,就指令注意事故區域內縱橫複雜的地上地下管網安全。於是,在最短時間裏,該關閉的及時關閉,該切割的及時切割,既充分保障搶險戰場對供水、供電、通信的嚴格要求,又保證事故不因管網可能受損而擴大。厚厚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又被烈日曬乾,泛起一層白花花的鹽花。負責管網搶險的于福林和他的同事們,已經熬了幾個通宵,眼睛通紅,嗓子也喊啞了。到目前,無論是搶險戰場,還是周邊市民,用電、用氣、用水、通信等都沒有因為突發事故而受到影響。
事故現場附近的臨江花園大樓,是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辦公地,樓內的資料,涉及全市勞動者、退休人員和外來從業人員的養老金髮放數據、參保人員的繳費數據、失業、醫保等重要數據;在這裡辦公的上海市購房者個人所得稅稅基抵扣結算處,更儲存著市民收入等涉及個人隱私的重要檔案。一旦丟失或損壞,勢必損害所有市民的個人利益。當時,情況十分危急,指揮部果斷決策,緊急轉移有關資料和設備。接到命令後,搶險工作人員迅速上陣,忙而不亂,及時完成了資料的轉移任務,確保了這個“上海信息庫”的安全。
搶險決戰,決不僅是黃浦江畔的事故中心點;搶險,也決不能只局限於事故現場。必須科學決策,週密安排,全面綜合考慮各種不確定因素,不僅要“搶”已經發生的險情,更要防患于未然,“搶”那些尚未發生但隨時有可能波及的險情。因此,在事故中心的周圍,同樣展開著一場爭分奪秒的戰鬥!正是內外一心的協同作戰,成就了此次緊急搶險的高效率。
“必鬚髮揚頑強拼搏的精神,堅決貫徹中央領導的指示,採取有效的措施,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確保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防止險情進一步擴大,力爭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情況危急的險情面前,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科學決策,果斷指揮,終於贏得了這場突擊戰的初步勝利。(記者黃庭鈞 俞麗虹)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