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淮河何以成為"中國最難治理的河流"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05日 15:04)

  新華社安徽阜南王家壩7月5日電 淮河被稱為"中國最難治理的河流"。據水文資料統計,20世紀以來淮河流域發生大洪水的年份有17次之多。以王家壩為例,自1953年建成以來,共有11年13次開閘泄洪。從歷史來看,從12世紀黃河奪淮入海以來的數百年間,淮河總是以頻繁的災害向世人顯示它的存在。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可以簡要概括成五點:

  一是支流多。淮河上中游水系呈不對稱的扇形分佈,南岸支流眾多,均發源於山區和丘陵區,源短流急,較大的支流有史灌河、淠河、東淝河、池河等。史、淠河是南岸主要支流,均發源於大別山區。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潁河、渦河、包澮河等。沙潁河為淮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伏牛山區。每降暴雨,眾多支流很快將廣大地區內的地表水匯入淮河主幹道,勢必造成巨大壓力。

  二是落差大。淮河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流經河南、安徽,至江蘇揚州的三江營入長江,全長約1000公里,總落差200米。而從淮源到洪河口的上遊364公里河段,落差就有178米,佔總落差的89%。由於中下游地勢平緩,洪水下泄十分緩慢。因此,中游也成為治理淮河最關鍵的河段。

  三是"卡脖子"。在上中游的許多河段,由於河道彎曲狹窄,支流洪水迅猛匯集後,極易造成行洪不暢。據專家介紹,常常在淮北各支流洪水緩慢匯入淮河的同時,淮河干流上遊與淮南山區各河又接連發生洪水,這種洪水組合對淮河干流的威脅最大。

  四是兩頭翹。上遊基本上是山區丘陵地帶,坡大流急,而淮河水系最大的湖泊洪澤湖由於多年泥沙淤積、加高加固,湖底已高於淮河河床,形成"地上湖",情形類似黃河下游。再加上從洪澤湖中渡以下全長150公里的下游,落差只有6米,致使淮河洪水越到下游越緩慢,往往一次洪水過程長達30天甚至更長。

  五是暴雨頻。淮河流域的暴雨多發生在6到8月,其中六七月份主要受梅雨鋒影響,8月份主要受颱風影響。淮河干流及其支流上遊的桐柏山、伏牛山、大別山和沂沭河上遊的沂蒙山區,都是經常發生暴雨的地區。

責編:復蘇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國家防總今日通報淮河汛情(2003/07/05/ 15:07)
  • 淮河王家壩閘關閘(2003/07/05/ 11:20)
  • 江蘇開啟淮河入海水道閘門泄洪(2003/07/05/ 01:58)
  • 蓄洪區裏聽民聲——淮河王家壩泄洪後見聞(2003/07/05/ 00:51)
  • 國家防總工作組趕往淮河前線檢查防汛工作(2003/07/04/ 22:26)
  • 淮河干流未發生重大險情 其他江河水勢平穩(2003/07/04/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