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建委副主任郭樹言記者會要點回放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12日 10:09)
CCTV.com消息:國務院新聞辦6月12日(週四)上午10:15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郭樹言介紹三峽工程建設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同時參加情況介紹和記者答問的還有著名水電專家、兩院院士潘家錚,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王國慶主持發佈會。
主持人王國慶:三峽水利樞紐壩工程從1993年到現在已經十年了,一直是為世人所關注的。特別是今年6月1日開始蓄水以來,中外媒體對此都進行了密集的跟蹤報道。大家也注意到,前天晚上三峽水庫蓄水已經提前5天到達135米的高度。這標誌著三峽的二期工程即將完成,三期工程即將開始。所以我們今天請了國務院三峽工程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郭樹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成員,三峽樞紐工程驗收組專家組組長潘家錚先生出席今天的記者會,向大家介紹一下三峽工程的建設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
|
|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郭樹言 |
郭樹言: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今天我和潘家錚先生向各位介紹三峽工程建設有關情況。開發治理長江,興建三峽工程是中國人民多年的夢想、理想,現在這一理想已經變成現實了。6月1日,三峽水庫開始蓄水。6月10日,水庫蓄水已經達到135米。6月16日,三峽樞紐工程雙線船閘開始使用。8月份,三峽工程將並網發電。三峽工程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工程,在它的論證和建設過程中間,得到了國外朋友的關心和支持。在三峽工程論證期間,一些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參加了三峽工程的論證。在建設中,DDB、GE等國外公司都參加了工程的建設,給我們提供了方便。借此機會,對國內外關心三峽工程的所有朋友表示感謝。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我們為記者朋友們準備了兩份材料,一份關於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的情況。另一份就是我們和中央電視臺合拍的電視系列片叫《三峽九問》,其中已經回答了三峽建設在生態方面、環境保護方面、文物保護方面、旅遊方面、防風方面、移民方面、治沙方面等問題,給記者朋友們參考。下面我們願意回答記者朋友的問題。
|
|
|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 |
中央電視臺記者:有一個材料上説,從現在開始,移民工作將進入一手抓搬遷安置,一手抓後期扶植和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請問這個內涵是怎樣的?再一方面,關於投資方面。1993年5月價格計算,總的靜態三峽投資為900億元,到2009年三峽工程竣工的時候,您説總的投資可控制在概算之內?這個有什麼根據?
郭樹言:我們現在一共投入資金是900.9億,現在完成任務量是在三分之二,控制在1800億是很有把握的。再明確點,還有餘地。從8月份開始發電後就轉入到一方面搞建設,一方面搞運營管理。從移民工作來説,蓄水以後,一方面繼續把135以上的沒有搬遷的移民還要搬出去。第二方面,已經搬出去的移民,生活質量不降低,甚至還要逐步提高,目標還希望他們逐步趕上全國人民奔小康的步伐,進行經濟開發。
海峽時報記者:主要是庫區污染以及污染源問題,尤其是水土流失,還有工業污染、農業化肥使用以及養豬場、養雞場的排放,聽有關專家説,將來這種排放尤其是養豬場的排放非常有害,您有什麼看法?對水質您認為在5年會惡化還是有所好轉,還是保持平衡?
郭樹言:污染的問題在三峽庫區,一個是城區漁民的生活問題;第二就是工業污水排放;第三就是流動污染源,就是大量的船舶航行,船舶上的垃圾污染。應該説中國政府對三峽工程上遊環境的治理和污染防治方面採取了非常有力的措施,從前年開始,包括世界銀行給中國一些貸款,在重慶正在建設的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能力到明年年底將達到160萬噸,今年年底達到80萬噸。按照一個人一天排放的污水是0.2立方米,到明年年底,可以解決900萬人的生活污水問題。
工業企業在庫區有1600家,通過結構調整,同時,污染的企業如果沒有能力再治理,就讓它關閉,大概關閉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以前靠洪水把垃圾往下衝的,現在都在改變。我們在現有的縣都建立了專業的垃圾處理廠。通過以上這些措施,我相信在5年內,長江水質會有明顯改善。從最近情況來看,原來很多人擔心蓄水以後,水質將嚴重惡化,這幾天國家環保局、水利部天天都在檢測,每天都有結果,三峽水質到現在仍然是三級水。上遊在蓄水過程當中大腸桿菌超標,水質5級,這跟豬糞、雞糞有關係。我對此非常有信心,兩年之後,三峽水質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法新社記者:二期工程出現了一些問題,潘工程師發表了這方面的一些文章。第三期要比第二期做得好,具體要在哪些方面做調整?建設大壩的工程已經做完了,從宏觀方面考慮,現在是不是要多重視環保的問題?
|
|
|
著名水電專家、兩院院士潘家錚 |
潘家錚:三峽工程的二期工程質量是很好的,但是在施工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局部的、輕微的質量事故。因此,三期工程中,我們希望能夠再進一步提高質量,消滅或者減少這些工程的缺陷,達到一流的水平。當然,除了提高質量以外還要更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防止其他一系列的有關問題,希望做到盡善盡美。
半島電視臺記者:近年來國際形勢和國際關係變化非常大,三峽工程在反恐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預算中有沒有體現?另外,這個地區是古物和文物比較豐富的地區,對這個你們做了什麼樣的準備?
郭樹言: 關於在三峽工程反恐方面我們正在研究,三峽這麼大的工程,一旦被襲擊,雖然對大壩威脅不大,但是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失。所以我們正在研究。至於古墓問題,三峽有很多古墓群,我們在文物方面還是很慷慨的,通過專家勘探勘察,把所有的古墓全部納入到我們的計劃,我們已經花了3億4千萬人民幣,已經把135米以下的地下文物全部發掘完。全國考古能力的60%基本上都在三峽庫區,所以工程量非常大。所有有文物價值的都進行了發掘。
鳳凰衛視記者:三峽工程二期蓄水以後漂浮物的處理,目前進展怎麼樣?現在我們對這方面有沒有專項的資金?
郭樹言:根據葛洲壩發電廠的統計,多年平均漂浮物的聚積一年4萬立方米,最多的年份達到6萬立方米。修建三峽大壩以後,很多漂浮物就聚積在三峽大壩前面,在第一次蓄水以後,一般漂浮物比較多。對此,我們採取了三大措施:第一,從去年年底到今年5月份,我們在庫區庫底進行了多次清理,大概花了1億6千萬人民幣。第二,在蓄水過程中間,沿江660多公里,每個縣出動平均十艘船進行打撈。三峽總公司也派出船進行打撈。第三,漂浮物在蓄水過程中間,有一個小高峰,隨著治理以後,漂浮物慢慢恢復到正常。根據往年的規律,一旦上游來了洪水,漂浮物就多,如果上遊沒有大的洪水,漂浮物就少。
從長遠來看,長江流域特別是上遊這一段,沿江的垃圾堆放問題必須要徹底解決。有四條措施:第一,沿江所有城鎮都建垃圾處理廠,不準在沿江堆放垃圾,這樣就可以解決漂浮物問題。第二,在沿江流動的所有船舶,垃圾一律不準向江裏排放,一定要到垃圾廠進行回收。第三,現在在三峽工程大壩上有排標,每年有少量的漂浮物可以通過排標孔出去。一般來説,不論是樹還是什麼,全部給打碎了。第四,三峽總公司正在準備設立專用的打撈船隻,沿著大壩定期進行打撈,保證三峽大壩的漂浮物有一個很好的治理。現在三峽總公司打撈可以納入三峽總公司的一部分資金。庫區撥的資金進行打撈就是一次性的,今後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縣都出動船在江面上打撈。
新華社記者:三峽大壩裂縫産生的原因是什麼?對於大壩來水有什麼影響?我們採取哪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潘家錚:大壩當中發生的裂縫有不同的類型,有一種我們稱為貫穿性的裂縫,就是它把結構的整體性破壞了,影響到機組的安全。這種貫穿性裂縫在三峽大壩上一條也沒有。第二類裂縫就是發生在大壩表面很細很淺的表面裂縫,這種表面裂縫在三峽工程當中發生了。産生表面裂縫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於施工方面的原因,比如説在冬天沒有把表面保護好。有的是設計方面原因,比如説結構的設計有很尖的地方,裂縫由那個地方發生。表面裂縫一般對大壩的安全沒有影響,但是在上遊面的垂直的表面裂縫,在蓄水以後,水要滲進裂縫去。因此,對這些裂縫需要進行處理,三峽工程對上遊面的這些表面裂縫都做了非常細緻的處理,可以保證蓄水以後不會滲進去。因此,對大壩的安全沒有影響。
印度記者:中國是否願意將建造三峽大壩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
郭樹言:這一直是我們的意願,我們願意把我們的經驗和全世界共享。另外也説明我們在修建三峽工程的時候,也得到了世界同行的幫助,我們也表示感謝。
上海解放日報記者:材料裏講三峽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很好的,裏面還提到對南水北調工程也是有益的,能不能對這個問題具體地展開談一下?
郭樹言:三峽工程宜昌站往上是4500億立方米調水量,所以往北方調水,100億、200億、300億這樣的調水量只能從長江三峽調,這樣才有保證,同時對長江三峽發電沒有很大的影響。三峽工程形成的大水庫為長江向北方調水提供了可能。目前中央批准的南水北調的中線方案,起點是從丹江口水庫,但是經過專家多年論證,丹江口水庫能夠提供的水源就是90億立方,保證率接近80%,枯水年在60%左右。因此,中線方案下一步也在考慮如何從長江取水再來補充丹江口水庫。
中國新聞社記者:現在三峽移民已經完成了72.4萬,現在這70多萬移民是不是已經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他們的生産生活是否全部恢復正常?他們現在生活狀況到底如何?其中有一部分是農民,搬遷之後他們的生産生活是如何保障的?
郭樹言:72萬人其中包括了外遷到外省市的,外遷到庫區以外的是14萬人,留在庫區的農民大概是10萬多人,現在主要還是城鎮。生活的狀況如何呢?從今年去年來看,生活狀況還比較樂觀。重慶市在移民中進行抽樣調查,抽樣的結果,三峽庫區移民的生活水平比重慶市整個農村農民的生活水平高。但是這是去年,今年也可能下降。現在我們有危機感,總的來看,我們安排的總的數量並不是很多,土質比較差,水利配套還不完整,所以我們很擔心蓄水以後,下面的土地在農業收入方面很可能出現一些不利影響,有可能下降。我們從去年開始,我們國家的農業部、科技部一起研究如何幫助庫區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他們的生活,主要是著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現在對庫區發展飼養産業,甘蔗種植發展到200萬畝,還有發展水産業,庫區還有很多老的景點,可以發展旅遊業。通過發展經濟的辦法帶動庫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但不能降低,而且還要逐步趕上全國人民奔小康的步伐。從1992年三峽工程在準備階段時,國務院已經發出一個號召,要求我們各個省市還有中央各有關部委要對口支援三峽庫區,這項工作十年來成效很顯著。一個省支援一個縣,一個部門支援一個行業的發展,通過十年,為庫區引來的資金佔移民搬遷的三分之一。下一步庫區的經濟發展,也還有待於進一步支援,使經濟進一步繁榮。
外國記者:詳細談一下大壩出現裂縫的問題,到目前為止發現多少裂縫?尋找這些裂縫是否很困難,特別是在蓄水以後。蓄水以後,這些裂縫當中是否會進水?進水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第二,有報道説在大壩底下發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留下來的一些屍體的墳墓,這些屍體有些人死於炭疽病,您是否能證實這樣的報道?
潘家錚:剛才我已經解釋過了,大壩上的裂縫分很多種類,在三峽大壩上危害性的貫穿性的裂縫是沒有的,一條也沒有。在三峽大壩上確實出現了一些表面裂縫,這些表面裂縫對工程的安全是沒有影響的。但是表面裂縫在壩的上遊面,特別是垂直的表面裂縫在上遊面,蓄水以後,水要進去,這個會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三峽工程對這一類裂縫進行了非常細緻的修補。這類裂縫總數大約是80條左右。另外要説明,在三峽大壩施工中,我們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檢查是非常細緻的。因此,任何只要能看得出來的裂縫都不可能漏網。如果你拿顯微鏡去照可能還有一些小的裂縫,但是沒有什麼意義。至於説蓄水以後,那些表面裂縫不做處理,水會鑽進裂縫裏,一方面産生滲漏影響,也可能使這個裂縫繼續擴大,這是不允許的。因此,我們採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止。是不是在三峽庫區發現炭疽病的問題,這是有的,在奉節縣,1942年在抗日戰爭期間,曾經有患上炭疽病的馬傳染給了人。這一點當地政府一直是標明的。這次在搬遷中間由中央派出專門的專家在現場制定治理方案,有關物品都用火焚燒了。搬完以後,又過了兩個月又化驗周圍的環境,沒有查到任何炭疽病,是很安全的。
主持人王國慶: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責編: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