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走近三峽大壩:高築百米堰 攔蓄一江水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29日 15:18)

  新華網三峽工地5月29日電 在三峽工地上,不僅有巍巍高聳的大壩,擔當著攔蓄135米水位重任的銅墻鐵壁,還有高程140米的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記者在右岸施工現場看到,圍堰上遊的長江已是一庫碧泓,而施工者就在一墻之隔的圍堰下邊熱火朝天地建設右岸電站大壩和廠房。

  “圍堰”是水利工程建設中重要的臨時建築物,其作用是將河流截斷,迫使河水從一側宣泄。抽幹圍堰中的水,形成“基坑”,就可以在基坑中修建大壩。三峽工程採取“一次建成、分期蓄水”的方案,在右岸大壩還沒建起來之前,就要先行蓄水,以保證永久船閘通航和左岸電站機組發電。從現在到2006年水庫蓄水位135米高程,被稱為“圍堰發電期蓄水”。在此期間,三期圍堰將作為右岸大壩的“替身”。

  千年大計,質量第一。三峽工程,即使像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這樣的臨時建築物也不例外。去年11月導流明渠截流後,葛洲壩集團僅用4個月時間澆築110萬立方米碾壓混凝土,修築起長580米的圍堰。施工強度之高,難度之大,速度之快,使之堪稱世界水利水電施工的傑作。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建設者進行了嚴格的技術論證、設備準備和施工組織。三峽總公司總工程師張超然説,三期圍堰完全經受得起135米蓄水的考驗。

  大江截流基礎上築起的二期圍堰,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深水圍堰。為使圍堰滴水不漏,三峽建設者在土石圍堰上鑽孔到基礎岩石,並灌壓混凝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水下的三峽大壩”。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二期圍堰在8次洪峰的襲擊下巋然不動,為左岸大壩的拔地而起立下汗馬功勞之後,已于去年光榮“退休”。

  到三峽工程右岸大壩完工之時,三期圍堰也將像二期圍堰一樣“功成身退”,三峽工程將迎來全面發揮綜合效益的新時期。到那時,兩次截流、兩個圍堰都將成為歷史,但卻永遠在世界水利建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記者薛瑩 皮曙初)

責編:陶柯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