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針對北京周邊疫情 中科院心理所提出四建議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28日 10:20)

  中新網消息:近日,中科院心理所時勘博士領導的課題組對北京市及鄰近的天津、石家莊、呼和浩特和太原等華北4城市中1836人進行社會心理問卷調查,完成《北京及其鄰近4城市民眾“非典”疫情中社會心理特徵比較研究報告》。據心理所消息,專家提醒以下幾方面問題值得重視。

  消除麻痹思想 防止疫情反彈

  通過對北京市區原疫情嚴重地區與北京郊區疫情較輕地區市民社會心理特徵的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市區居民比郊區市民的麻痹意識更為明顯。專家再次警示北京市民,在抗擊“非典”和發展經濟的攻堅戰中,不得鬆懈對非典流行病的預防。值得注意的是,直至21日的北京市非典疫情發佈中,疑似病人的數量並沒有消退。因此,要特別注意在公共場所的自我保護,共同維護環境衛生,盡可能回避人群聚集,以保護來之不易的疫情控制局面,防範“非典”疫情的反彈。

  營造文化環境 普及防治知識

  對於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等5城市的市民疫情風險認知特徵的調查結果表明,市民們在“非典”流行病的防範意識和應對行為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年齡差異和文化程度差異。從年齡方面來看,官方發佈的“非典”疫情的信息更能引起中、老年市民的關注和警覺;而20歲以下年齡段的青少年在接受發佈的信息時表現出較大的選擇性,即對於與自己學習、工作生活更為相關的信息(如停課、放假信息)更為關注,而對於其他信息(如衛生部、本市的新聞發佈會、媒體採訪領導人的談話)的關注低於其他年齡組。而60歲以上年齡組除了對“停課、放假信息”和“衛生部、本市的新聞發佈會”等信息的反應與其他年齡組一致外,對其他各項信息的敏感性都略高於其他年齡組。如對“非典”治愈後對身體有無影響等問題的警覺性明顯高於其他年齡組。這提示我們,一方面要注意採用更為有效的方式引導青少年關注更多的官方預防信息。同時,更要注意關心離退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增強其安全感。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市民,對於“非典”的傳染性和傳播途徑等信息的重視和了解,明顯弱于高文化程度的群體。為此,專家建議,家庭、親友們以及社區、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者,要特別注意提示文化水平較低的民眾注意避免麻痹意識、提高應對水平;社區、企業和公共教育部門還應採用多種簡便易行的方式,為文化程度較低的人員提供公益性學習活動;同時,要特別關心外地進城務工人員和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人,幫助其掌握防範“非典”的簡便易行的方法,增強自我衛生防護意識,並得以鞏固。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

  加強信息溝通 完成預警系統

  在“非典”疫情得到控制之後,北京鄰近的4城市居民對於疫情的風險認知狀態普遍存在的鬆懈情緒。某些民眾更關注周圍身邊的信息,而對“非典”的基本知識了解不多,對官方發佈的信息重視不夠,這種情況可能與現在疫情緩和的趨勢有關。與南方一些城市市民相比,華北地區4城市的市民並未因與北京空間距離的鄰近而警覺更高,這種社會心理現象對於當地防範和預防“非典”疫情回流北京是不利的。建議北京市有關部門在加強對於鄰近城市抗擊“非典”物質支持的同時,考慮與這些城市進行社區管理模式方面的交流,特別是在了解民眾心理及其預測、引導行為方面,與4城市主管部門的信息交流,以完善“非典”流行病的預測和控制系統。

  關注特別人群 加強心理引導

  在華北4城市民眾“非典”疫情社會心理調查結果中,還發現一些各城市獨特的、值得關注的社會心理行為問題。專家建議對經過封閉、隔離的醫科院校大學生,更需關注其心理問題;在關注進城務工者“非典”的社會預防機制建立的同時,也要注意郊區、邊緣地區農民的預防意識和應對行為的培訓。

  →→進入專題

責編:唐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