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上海合作組織——區域合作的典範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28日 10:14)
新華社莫斯科5月28日電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第三次會晤即將在莫斯科舉行。屆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5國領導人探討深化和拓展上海合作組織在安全和經濟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問題,並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可以相信,這次莫斯科峰會將揭開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新篇章。
上海合作組織的前身是“上海五國”會晤機制。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5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上海五國”會晤機制由此正式啟動。5國領導人從建立邊境地區軍事互信入手,經過不懈努力,把相互合作逐步擴大到維護地區安全和穩定等廣泛領域。隨著國際與地區局勢的發展與變化,“上海五國”一致認為,已有的會晤機制已不能適應地區與多邊合作的需要。2001年6月,“上海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第六次會晤,烏茲別克斯坦加入“上海五國”機制。6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告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2002年6月,6國領導人在聖彼得堡峰會上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憲章》,明確規定了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和原則、機構設置和運行規則,為該組織的機制化、法制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上海五國”機制到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過程,是當代國際關係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實踐。它首倡了以互信、裁軍與安全合作為內涵的新型安全觀,豐富了以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係,提供了以大小國家共同倡導、安全先行、互利協作為特徵的新型區域合作模式。它所培育出來的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不僅是成員國處理相互關係的經驗總結,而且對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今世界國際局勢總體上繼續趨向緩和,但人類生存安全面臨著新的挑戰與威脅。環境污染、貧困、販毒、難民等全球性問題日益突出;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三股勢力”的破壞有增無減。為了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和應對新的挑戰,各國各地區加快了區域合作的步伐。上海合作組織的建立,正是順應了這一時代潮流。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都深刻認識到加強雙邊與多邊安全合作的重要性,成員國將以打擊“三股勢力”為中心,深化和拓展安全合作。上海合作組織的另一重要任務是加強自身機制建設。此外,成員國還把加強經貿合作作為重點合作領域。
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受到國際形勢變化的深刻影響和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希望與上海合作組織開展對話與合作。開展對外合作是擴大國際影響的必由之路,也是上海合作組織奉行的不結盟、不針對第三方和對外開放原則的必然體現。隨著對外交往的展開,相信上海合作組織所倡導和實踐的新型安全觀、新型國家關係、新型區域合作模式以及“上海精神”一定會在國際社會得到大力弘揚。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上海合作組織嚴格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致力於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睦鄰友好,加強成員國在政治、安全、經貿等廣泛領域的有效合作,共同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實踐證明,上海合作組織以嶄新而富有活力的合作模式為解決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促進地區和平與有關各國的經貿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謝榮)
胡錦濤主席歐亞之行專題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