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特寫:非典漸退 投資散戶“重出江湖”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16日 01:22)
新華社香港5月15日電(記者 王順) 非典疫情曾一度令港人“深居簡出”,平日活躍于各大小證券行和銀行股票機前的香港股民也不見了影蹤。近日香港非典每日新增個案維持在個位數,疫情漸退,投資散戶又見活躍。
相對全球主要證券市場,香港散戶(個人投資者)比例位列世界高位,佔成年人口逾20%(約110萬人),平均每5個人之中就有1個是股民。香港股市對民生的影響面極大,甚至己成為部份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傳統的香港股戶閒時喜歡親自到證券行落盤買賣,和其他股民互相交換投資情報,也順道和相熟的經紀聊聊天,聽聽專業意見。沒空到證券行的,就往附近的銀行投資部,和其他股民搶著按股票機。在股市大升或大跌、交投暢旺的日子,經常可以看到一群人聚在股票機前擠來擠去,拼命按股票編號看即時報價。
非典不單令香港恒生指數持續下跌,也改變了這些傳統股民的習慣,不少人改以互聯網進行投資。匯豐銀行3月份的網上理財服務,就比2月份增加三成多。最近“非典”情況緩和下來,股市似有見底之勢,港股跌勢喘定逐步回穩,不少證券行和銀行再現人潮。
有股民説,在家上網買股票,有時候會鑽牛角尖,明明估計股價快到頂了還會高追,如果在證券行和其他人商量一下,可能會逃過一“跌”。九龍佐敦一家證券行內,唐先生正聚精會神地按電腦,目不轉睛地盯緊屏幕的股票報價。今年43歲的唐先生是全職散戶。他每天早上看10多份報紙,然後到證券行“上班”,收市後回家即上互聯網蒐集資料,預備翌日的投資計劃,和一群支持者分享。
唐先生認為,香港投資市場十分具有吸引力,因為這個市場開放,建制公平,投資種類和組合的選擇多,而且在投資買賣的過程中,更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投身股海的除了青壯年,還有不少高齡人士。年屆65歲高齡的陳婆婆每天在港島西環一家銀行的股票機前爭著按報價鍵盤,她自稱是“股市盲俠”,只要大部份報紙的財經版説哪只股票有機會升,第二天開市她就去買,炒“即日鮮”(即當天買、當天賣)。她每次投資一、兩萬港元,專挑熱門股來炒。銀行是陳婆婆的第二個家,就算不買股票的日子,她也會到銀行和街坊討論一番。
香港輝立資産管理部投資顧問黃展鵬告訴記者,因為銀行存款利率極低,錢放在銀行根本達不到增值的效果,倒不如把錢拿出來投資。近來投身股票市場的人數的確比以前多,該行客戶從大學生到70多歲高齡退休人士皆有。
責編:趙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