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北京 “抗非”攻堅戰進入新階段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12日 18:14)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 北京,又一次牽動世界的目光。
曾經忙亂,猖獗的疫情使人猝不及防;曾經被動,在看不見“敵人”的特殊戰場上,形勢異常嚴峻。
然而,人類戰勝病魔的歷史並未由此駐足。面對肆虐的“非典”,我們充滿必勝的信心、勇氣和力量。
短短一個多月,北京的疫情便由蔓延而被遏制,近日出現好的勢頭。走低的疫情曲線令人振奮,展露希望的曙光。
突如其來,北京直面考驗
5月9日,滿懷期待的人們眼前閃現一抹亮色。
在北京防治“非典”聯合工作小組舉行的第五次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梁萬年作了如下描述:
“從4月21日至5月2日,平均每天新收治確診病例70至80人,處於高發平臺期;而自5月2日到9日則減至30至40人。疫情上升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出現了下降跡象。”
近兩天,北京的疫情數字繼續走低……
被中外人士普遍關注的新聞發佈會,如今已成為北京抗擊“非典”應急機制發揮作用的重要標誌。在這裡,北京市的決策者和有關專家,坦誠回答各類尖銳提問,及時澄清種種社會傳言,耐心解答人們關心的熱點話題。
風起于青萍之末。3月初,北京出現第一例輸入性“非典”病例,4月17日,中南海。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對北京的“非典”防治進行了專題研究,批准成立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聯合工作小組。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北京市在不斷調整中積極應對。
百姓知情,天下太平。北京市認為,以開放與坦誠的態度實行及時的信息披露並形成制度,是政府應對突發性事態機制的核心和基礎,更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人民高度負責的具體表現。
4月20日以後,北京加大了對“非典”疫情社會公佈的力度,實行了每日一報。同時,從隔離措施到市場供應,從隔離區詳情到疫情發展趨勢,從新增病例到定點醫院,從區縣情況到患者結構……
一次比一次更加及時而詳細的信息披露,勾勒出一條政府逐步走向坦誠開放的軌跡,民眾的疑惑與不安也隨之得以消彌;一個又一個更具説服力的數字和事例,印證了政府的堅強信心和不懈努力,官方的公信力不斷提高。北京市統計局的調查表明:91.3%的市民對政府發佈信息的透明度表示滿意。
面對疫情,北京市處理公共危機的應急機制,在實踐中全力探索,逐步完善,並已取得初步成效。
劉淇和王岐山在會見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時表示,北京將公佈全部信息,以積極坦誠的態度與世衛組織展開全方位合作,接受指導與監督。雙方當場商定,為世衛組織專家在市政府專設辦公室,以便共同改進目前的信息生成、報告和分析模式。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貝漢衛博士説,我們對北京的防疫工作充滿信心。世衛組織專家吉姆斯 莫格爾教授深有感觸地説:“如果沒有親身經歷,你無法體會過去短短一個多月間,中國經歷了一種怎樣的進步,這是中國開放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面對這場嚴峻考驗,北京又一次經受了鍛鍊。在考驗中,北京日益走向坦然,也逐步成熟起來。
防治疫情,北京全面出擊
5月1日國際勞動節,首都的勞動者僅僅用了七天七夜,京郊小湯山鎮,一座可接收近1000名“非典”病人的定點醫院建成並投入使用。至此,北京收治“非典”患者的床位窘境大為緩解。
疫情如軍情,軍中無戲言。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北京防治“非典”聯合工作小組作為指揮中樞,迅速啟動危機處理和社會動員機制,從領導體制、醫療救治、科技攻關到群防群控、物資保障、市場供應等各方面,全面整合,有效運行。
一場人民戰爭,同時在“兩條戰線”全面打響。
群防群控,全民皆兵。活躍在這個重要戰場上的主力軍,是市民、學生、軍人、農民、外來民工。所有的街道、社區、大院、鄉村,以及社會基層單位都被發動組織起來,全社會的自覺防範意識和防範能力得到提高。
學生,中小學停課四週,開設“空中課堂”;各高校封閉式管理,教師不停課,學生不停學,離校不離課堂。
民工,堅持工地不停工,全員每天測體溫,嚴格控制離京;“對健康人員就地預防,對有接觸史的就地觀察,對確診者就地治療”。
農村,每戶一支溫度計,嚴格管理人員進出,發現疫情立即上報。
車站、機場、進出路口,對來往人員增強了防疫檢查;重點疫情區域實施隔離……
村自為戰,社區為戰,校自為戰,工地為戰,相互監督,守望相助。一張覆蓋全社會的疫病防護網日臻完善,一個抗擊“非典”病魔的包圍圈正在縮小。
與此同時,醫療救治、尋求突破的攻堅戰也在節節推進。
隨著小湯山醫院、宣武醫院和中日友好醫院相繼建設改造就緒,北京“非典”病床增至3600張。到5月7日,北京所有確診病人轉移到16家定點醫院,實現了確診患者隨診隨收,集中治療。
廣大醫護人員恪盡職守、不畏艱險,以崇高的精神、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譜寫出可歌可泣的樂章。
藍色燈光在閃爍,流調大隊在行動。夜以繼日,北京一支2500人的流行病學追蹤調查大隊奔波在艱難細緻的排查途中。63家發熱門診的進一步規範確定,也有效保證了一般患者的就醫和高燒患者的診治,避免了交叉感染。
同仇敵愾,協作奮戰,提高收治率、降低醫務人員感染率的難題,終於得到初步攻克。而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艱巨任務,依然令人關注地成為主攻目標。北京正積極整合首都地區醫療資源,組建專家醫療組,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運用,探索包括中西結合方法在內的新的臨床治療途徑,切實提高救治能力。
作為“首都保衛戰”的決策指揮中心,北京防治“非典”聯合工作小組,已經建立起堅強有力的領導體制網絡、暢通準確的信息網絡和嚴密的防治網絡,切實加強領導,層層落實責任,逐步扭轉了被動局面,防治工作步入規範有序,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眾志成城,北京奮力攻堅
中南海時刻關注著北京的疫情,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始終牽掛著首都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胡錦濤總書記在此期間,針對北京高校疫情、醫院床位、“非典”醫用垃圾處理、市場供應、防止疫情擴散的“三就地”原則等問題,相繼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並多次打電話詢問防治工作情況和問題。
在4月12日至5月5日的短短24天內,溫家寶總理五次深入北京的醫院、學校、商場、農村、社區、工地進行視察,要求北京面對依然嚴峻的形勢,務必堅定信心,加強領導,積極防治,狠抓落實。他説:“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困難的考驗會使我們的民族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團結。”
多難興邦。2003年的春天,我們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迸發,再一次真切地體會到和衷共濟的巨大威力。
“國家、人民需要的時候,醫務人員就要擔負起救死扶傷的責任。萬一我犧牲,請將我的遺體捐獻給國家。”北京回民醫院主管護師王蘭英第三次寫下請戰書。
“只要看到患者的胸片一張比一張清晰,一張比一張好起來,我們就無比欣慰,你不知道這能鼓舞多少人。”人民醫院放射科的幾位大夫説。
“我是醫院中最年輕的黨員,又受過部隊多年的教育,面對這場人類的災難,我沒有理由退縮。”地壇醫院護士朱靜毓語氣平靜,她的姐姐朱靜青也已在密雲中醫院投入了抗“非典”第一線。
“把方便留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幸福留給別人,把痛苦留給自己。”北京一位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對參加一線戰鬥的黨員幹部提出三點要求。
“那麼多醫務人員倒下了,5萬元並不多,哪怕是改善一下他們的生活。”北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捐款者向北大醫院送上了一份敬意。
“我們的捐助不僅僅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學生學者,也來自其他很多在美國工作、留學的華人、華僑。它們代表著全體海外華人對北京的深情問候和全力支持!”伴隨著5000隻捐贈的防“非典”口罩,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致信北京市政府。
“中國的脊梁,正是像你父母一樣平凡而勇敢的中國人,他們是真正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中國人。在這樣艱難的日子裏,他們的事跡將鼓勵每一顆跳動的中國心。”一位網友為一名父母都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的大學生寫下了這樣的話。
“北京,我們支持你!”從河北開往北京運送救援物資的車上貼著這樣的條幅。首都人民的冷暖安危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上海、天津、遼寧、山東、河南、海南……一條條生産線開足馬力不捨晝夜,一車車援助物資火速調往北京。社會捐款、捐物直線上升,金額高達數億元。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共渡難關。這鏗鏘的誓言如今早已化作“白衣天使”們拼搏的身影,化作中華大地上涌動的真情,化作各行各業迎難而上謀發展的實際行動。
疫情初步得到遏制,但形勢依然嚴峻。北京市的決策者們十分清醒。加強疫情分析,完善群防群控,奮力科技攻關,奪取全面勝利——五月的北京,一場抗擊“非典”的攻堅戰正在進入新的階段。(記者王樹成 李烽)
責編:白秀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