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報批評延誤診斷非典型肺炎患者事件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12日 10:15)
人民網杭州5月12日電 《人民日報》文章《麻痹的代價》中涉及的延誤診斷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浙醫二院,受到浙江省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的通報批評。
這份5月11日晚發出的通報指出:在全省防治非典的關鍵時刻,5月2日至4日,浙江大學醫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浙醫二院”)有關醫務人員對杭州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宋某延誤診斷3天,導致許多密切接觸者被預防隔離,給非典疫情的擴散帶來隱患,影響了正常的生産、生活秩序,後果十分嚴重。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延誤診斷經過
患者宋某,係杭州某公司職員。4月18日從廣州出差返杭。5月2日至4日,宋某先後三次到浙醫二院發熱專科門診就診,三名接診醫生連續出現誤診。
5月2日晚7時,宋某到浙醫二院發熱專科門診就診,由醫生張某接診。患者主訴曾赴廣州出差,又有發熱症狀。胸部X線攝片檢查,張某誤診為未見異常(事後經專家判讀為左下肺野第八後肋處小片狀模糊陰影)。僅給予先鋒六號膠囊和清熱靈沖劑治療,囑每日來院發熱門診復診。
5月3日,宋某因發熱不退,再次復診。由發熱門診醫生梁某接診。宋某也自訴曾出差廣州,復攝胸片,在放射科未作出讀片報告的情況下,梁某誤診為無明顯變化,給予先鋒五中+丁胺卡那,在發熱門診輸液室靜脈滴注,加強抗感染治療。
5月4日,宋某體溫仍未下降,又到發熱專科門診就診,由呼吸科醫生丁某某接診。此次宋某又向丁某某訴及曾赴廣州經歷。丁某某未對其作血象與胸片復查,在放射科已對5月3日病人的胸片作出“左肺感染性病變”診斷報告的情況下,仍誤作“左肺炎”診治,給予頭孢曲松+丁胺卡那,在發熱門診輸液靜脈滴注。
5月5日,宋某體溫升高至39.4℃,又到浙醫二院發熱專科就診,醫院呼吸科專家會診後報區、市疾病控制中心,經省、市專家組會診,宋某被診斷為非典疑似病例,轉入杭州市第六醫院治療,並於5月8日確認為非典臨床診斷病例。
二、延誤診斷的主要問題
浙醫二院發生的這起非典病人延誤診斷事件,主要是三位當事醫生思想麻痹,責任心不強,在病人診斷和處置上,沒有嚴格執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標準,又未按照非典臨床診斷規程進行處置,這是極不應該的。
張某、梁某作為發熱專科門診值班醫生,只要嚴格按照非典臨床診斷標準,誤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尤其是作為呼吸科專科醫生的丁某某,對有明顯非典流行病學史,又多日發熱、出現胸片明顯病變的病例,未作進一步的檢查,就輕率地作出了“左肺炎”的錯誤診斷,致使該病例第三次誤診。
浙醫二院領導對這次延誤診斷事件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由於對非典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複雜性和長期性認識不足,非典防治預案的制定過於簡單,上崗人員的培訓不夠到位,發熱專科門診醫療力量配備薄弱,加上放射科的閱片流程存在缺陷,不能對發熱專科門診病人的X線胸片作出及時正確的判讀,三位醫務人員又思想麻痹,責任心不強,從而導致延誤診斷的發生。
三、延誤診斷事件應吸取的教訓
浙醫二院發生非典病例延誤診斷,説明該院非典防治工作存在薄弱環節,教訓十分深刻。各地各部門要從中得到警示,引以為戒:一是要充分認識非典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複雜性,切實把非典防治工作作為當前的重中之重來抓,絲毫不能麻痹鬆懈;二是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部門制定的非典防治工作的規定、要求;三是要健全完善非典防治工作預案和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辦事,狠抓非典防治工作各項制度和措施的落實;四是要適應非典防治工作的特點,改進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實行科學管理。(鮑洪俊)
→→進入專題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