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非典”患者和醫護人員均需心理支援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06日 09:25)

  新華網北京5月6日電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呂秋雲教授5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對抗“非典”不是短期之戰,目前,很多“非典”患者和長期處於一線的醫護人員均需要專業心理工作者的心理支援。

  呂秋雲表示,在對當前醫護人員的心理輔導中,他們大多采用集體會談的形式,這種名為“心理晤談”的形式,讓處於相同心理環境的醫護人員坐在一起公開談論自己的感受,起到釋放的作用。對於正處於病中的“非典”患者,心理專家大多采取會診的方式給予幫助。

  她同時介紹了“非典”流行時的公眾心理。“非典”流行後,很多人産生了焦慮、恐懼、抑鬱和沒有希望的心理,有些人到了影響正常生活的程度,處於亞臨床狀態。因“非典”影響面寬,處於正在進行期間,具備致死性,心理專家的工作也不同於以往的事後心理救災;所以,對心理人員也需要進行專門針對“非典”心理輔導的培訓工作。

  目前,醫務工作者長期疲勞、感染率較高,他們不免同樣産生恐懼、緊張、焦慮的情緒。身邊倒下的戰友一旦病情惡化將不可避免地對整個治療集體的情緒形成巨大的壓力;派到一線的醫務人員對傳染病的治療與管理從不熟悉到掌握需要比較長的過程,醫務人員將面臨著高度的責任感和業務生疏所形成的極大心理衝突,他們所承受的壓力遠遠超過普通的老百姓,其情緒和行為將直接影響到病人治療的成功與否。部分“非典”患者患病後處於極度絕望中,導致心理崩潰,免疫系統不能正常工作。

  呂秋雲説,我國的災後心理干預活動始於2000年,在洛陽大火、“57”空難、北大山鷹社山難等災難發生後,心理專家均參與了對去世者家屬的心理干預活動。她表示,在災難發生後,70%的人可以通過正常的釋放情感較為順利地渡過痛苦的時期,但也有30%的人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朱玉 田雨 張景勇)

  →→進入專題

責編:唐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