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二期水位文物保護搶救工作圓滿完成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27日 15:19)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今天,三峽庫區二期工程水位淹沒線下涉及的所有考古發掘項目和地面文物保護工程通過了專家組驗收。
三峽庫區的地面文物搬遷保護以及地下文物搶救發掘,是建國以來最大的文物搶救保護工程,整個工程共有1087個項目,其中680個考古、搬遷、保護項目必須在今年6月1日三峽二期工程蓄水前完成。為此,從1997年開始,國務院“三峽辦”撥出專項資金,國家文物局組織了全國的文物發掘和保護力量,在600多公里的峽江兩岸展開了一場文物搶救、保護攻堅大會戰。截止到目前,國家共投入3.39億元搶救保護三峽文物,完成地下勘探700多萬平方米,保護地面文物200多處,出土珍貴文物數千件,整理蒐集有關標本資料數十萬件。
在重慶雲陽,就有一片深藏在長江江底、經過上億年沖刷自然形成的天然石林需要保護。日前,有關部門趁枯水季節,對其精華部分進行了切割搬遷保護。
這片經江水回流沖刷而成的天然石林面積達30萬平方米。其形態似企鵝、海豹、牛頭、龍骨,千姿百態、惟妙惟肖。經有關專家考證,它生成于距今約2億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每年只有在15-20天的枯水季節裏才能露出水面。由於這處雲陽石林位於三峽二期工程的蓄水線下,今年6月工程蓄水後它將永沉江底,所以有關部門決定,選取精華、搬遷保護,使這一大自然的傑作精品能夠永久浮出水面、展露“芳容”。從4月2日起,水下石林搬遷正式啟動,180多塊兒、50多處石林精品已被搶救安置在雲陽新縣城的濱江公園。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