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非典醫生工作:戴2個12層口罩 鼻毛全脫落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23日 10:44)
北京青年報消息:北京地壇醫院的蔣榮猛醫生自3月26日醫院接收第一批“非典”病人時,就進入“非典”病房工作,如今依然奮戰在第一線。那麼在面對這種感染性非常強的疾病時,醫生是如何為病人治療,又是如何保護自己的呢?蔣醫生昨晚走出病房後,向記者講述了他每天的工作狀態。
■上班頭件事——換衣服
7時30分蔣醫生進入“非典”病房的通過間,也就是更衣室,更換工作服。他要把在外邊穿的所有衣服,包括內衣褲、襪子、鞋脫掉,換上專門用來進入病房穿的內衣褲、襪子、鞋和一套襯衣、褲子,並在外面穿上連體的防護服。這種防護服是用一種化纖材料製成的,手腕、腳腕處都用鬆緊帶勒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病毒滲透。防護服在腰部還有一條鬆緊帶,這樣可以讓寬大的服裝貼身,不妨礙工作。戴上一個普通的醫院用白帽子,再戴上連在防護服上的帽子,戴上一個12層厚的紗布口罩,這樣就可以進入設在“非典”病房區的辦公室。
8時準時上班。進入辦公室與夜班醫生交接班,主要交待病人的病情進展,哪些病人需要特別觀察、哪些病人接受了怎樣的治療等情況。
■進病房——要戴兩個12層口罩
8時10分做進入病房的準備。蔣醫生要在原來這身裝束的基礎上,再套上鞋套、橡膠手套,穿上到腳面的布質隔離衣,再加戴一個12層厚的紗布口罩,並且要戴上四週與臉密合的塑料眼罩,這樣才能進入“非典”病房。
■查房——體力消耗非常大
8時20分進入病房開始查房。蔣醫生先要和病人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感受,發燒是否好些,胸悶的感覺是怎樣的,咳嗽、大小便、體力等方面都要了解,與前一天的情況做比較。再看看病人的嗓子、聽聽心肺,用一個儀器夾在病人的手指上測血氧飽和度,了解病人是否缺氧。檢查都進行完了,還要給病人講他的病情變化情況,對病人進行心理安慰。蔣醫生説病人大多比較緊張,醫生有責任反復給病人做工作,讓他們放下包袱、安心治療,而且要讓病人充分理解心態平和對治療的重要。“這樣的心理安慰我們每天都要反復説,要幫助病人放鬆心情,積極治療。”
這樣的一套查房程序每位病人都要完整進行。因為防護服不透氣,幾分鐘後汗就開始順著身體往下流,襯衣褲都會濕透。戴著兩個12層的口罩會讓人感到呼吸很困難,心跳每分鐘得有90多次,“體力消耗非常大。”
11時查房結束,給病人寫醫囑、治療方案、調整用藥。蔣醫生從病房出來進入辦公室之前,還要做一次消毒。摘掉外面的一層口罩、鞋套、手套、眼罩放進消毒液中浸泡消毒,脫掉隔離衣。閉上眼睛,用注滿消毒液的噴壺從頭到腳噴2至3遍,進行消毒。用肥皂洗2至3遍手,用紙巾擦乾。
■中午——惟一一次上衛生間
12時吃飯。吃飯之前先要把口罩扔掉,因為12層的口罩只能戴4個小時,下午要換上新的。再用特製的消毒液清潔鼻腔,“消毒液味道很刺激,而且對皮膚有很大傷害,鼻毛都脫落了。”然後再用消毒劑漱口2至3遍,這是為了防止在病房內呼吸時,有病毒進入鼻腔、口腔。用肥皂洗3遍手。穿著防護服在專門的餐廳吃午飯,午飯是醫院專門送來的。
吃完飯後蔣醫生要抓緊時間上衛生間,這也是他一整天中惟一一次上衛生間。“根本沒時間,”蔣醫生告訴記者,因為要穿著連體的防護服,而且每次都要有嚴格的消毒措施,為了多給病人做些治療護理,“非典”病房的醫生護士不願把時間浪費在上廁所上,所以都不喝水、喝湯,甚至水分大的水果都不敢吃。蔣醫生説,“非典”病房中的女醫生、護士穿著連體的防護服上廁所更困難,所以她們中很多人一天都不敢吃喝,不去廁所。
■下午——工作和上午一樣多
下午1時上班。這時病人上午進行的檢查,化驗結果都出來了,醫生要將這些結果一一做分析,從而對病人的情況有個全面了解,判斷是加重還是減輕,再對症制訂治療方案。
3時要再進入病房查房。與上午一樣,同樣需要穿戴隔離衣、鞋套、手套、眼罩等。
4時30分是下班時間,但這時醫生一般還在病房中查房。
5時查房完成。與夜班大夫交接工作,包括白天查房的情況,哪些病人需要重點觀察等。
5時15分進入通過間,更換服裝。口罩、防護服、帽子、手套等都要扔掉,並按規定銷毀,還要清潔鼻腔、口腔,最後是洗澡,“每天頻繁使用肥皂是很難受的,皮膚都乾裂了。”
■危險——每天都要面對
換上來時的衣服,一天的工作結束了。蔣醫生説,這是最普通的一天,而往往很難有一天什麼事都沒有發生,比如病人出院要填寫大量的表格、報告,還要詳細交待病人出院後的注意事項。再如有些病人病情加重,需要進行氣管插管,護士要從病人鼻腔或口腔中插入一根管子,幫助病人呼吸。插管時醫護人員與病人幾乎是臉貼臉,而且插管後病人的氣道開放,大量的分泌物會從管子中出來,其中會攜帶大量病毒,對於醫護人員來説是非常危險的。
在完全結束工作後,一般蔣醫生都會住在醫院宿舍,一是為了病人有突發情況可以及時投入治療,二是為了保護家人。第二天一早,就又投入到“非典”治療工作中。
→防治非典專題
責編: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