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典肆虐的日子裏:中日友好醫院抗非典紀實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23日 10:37)
中國青年報消息:4月22日上午,記者在中日友好醫院院長何惠宇的陪同下,遠距離地觀察醫院臨時建立起來的隔離區:通往隔離病房的通道已臨時改道,惟一的入口設在急診走道盡頭,並用屏風隔擋。一般情況下,醫院裏把守入口的都是保安人員,而現在這裡值班的全是醫院的行政人員,其中大部分是黨員志願者。他們6小時一輪換,全天24小時不離崗。醫院已將剛剛蓋好還未啟用的綜合樓第七、八層收拾出來,配備了電視等設備,作為直接醫治和護理“非典”病人的醫護人員的臨時生活區。何院長指著門口戴袖章的保衛人員告訴記者,這裡也是封閉的,進出大樓的人必須是“在冊”的醫護人員。
“這次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鬥爭,是我們建院19年來,動用人力、物力、財力最大的一次,目前我們舉全院之力,醫院1/3的醫護人員已經投入了這次戰鬥。”何院長介紹道。3月初,北京出現“非典”病例後,醫院立即成立了由院長任組長的“非典”疫情專項控制領導小組,下設醫療組、後勤保障組。與此同時,醫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和廣東防治“非典”的經驗,制訂了對臨床診斷病人、疑似病例、醫學觀察對象等進行治療和預防的工作預案。
呼吸內科林江濤主任已連續作戰20多天了,自從開始收治病人,他就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他擔任北京市非典型肺炎防治專家組成員,又是醫院防治非典型肺炎醫療組組長。對於每一個前來就診的疑似“非典”患者,他都要親自過問和診治。在搶救危重病人中,他不停地近距離接觸病人,似乎忘記了被感染的危險。他説:“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就像戰士上了戰場。只要還有一名患者沒有脫離危險,我就不能離開前線。”年近八旬的父親因為椎脊底動脈供血不足住進醫院,下肢無力,生活不能自理。林江濤匆匆安排好父親後,便一頭扎進了“非典”病區。他幾次都想陪陪父親,但總是被一個接一個的危急病人留住。而老人的日常生活只能由病房護士照顧。“父親的病房近在咫尺,可我竟抽不出一點時間看看他……”説到此處,林江濤的眼圈紅了。
年近50歲的護士長劉榮玉是急診科的一名老黨員,憑著豐富的護理和管理經驗,幫助無數病人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在防治“非典”的戰鬥中,她主動請纓,帶領23名護士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最前線。已在“非典”病區“隔離”了兩個多星期的她告訴記者:“這裡不允許家屬進入,也沒有護工,給病人送飯、送水、取藥都是護士幹,我們的工作量特別大,穿著笨重的衣帽,戴著厚厚的口罩,一幹就是一身汗。為了減少上衛生間的麻煩,我們儘量少喝水。由於任務繁重,我們每天都得到下午兩點後才能吃午飯。剛開始幾天,一靜下來就有人哭。一次,一位護士的孩子高燒不退,懷疑是非典型肺炎,她心裏非常焦急,但始終沒有提出離開崗位。後來聽説孩子的燒退了,大家才長舒一口氣。總之,不能提家,也不能提孩子,一提眼淚就止不住。”
何院長告訴記者,一個星期前,醫院已將皮膚科、骨科等6個科室關閉,醫護人員全部抽調到呼吸內科。截至目前,中日友好醫院沒有瞞報、外推一個病例,醫護人員被感染情況較少,已經收治的患者病情全部得到有效控制,無一例死亡。醫院日夜趕工,將原來的車棚翻蓋成400平方米的臨時病房,4天后,將作為隔離區收治“非典”病人。
→防治非典專題
責編: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