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人民需要什麼樣的政府官員?
——有感於民眾對朱鎔基總理的高度評價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20日 09:22)
[背景資料]3月5日,朱鎔基總理在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總結了過去5年政府工作,在報告中,人大代表們把11次熱烈的掌聲送給了這位即將卸任的總理。與此相映的是,網民們在網絡中對總理的感激、讚賞、敬仰之情的表達毫不吝嗇,挽留之聲此起彼伏,形成了兩會論壇中一道特殊的風景!民眾對總理的喜愛決不是盲目的崇拜與敬仰,而是內心的信賴與支持。
面對著民眾對總理如此高的評價,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想,為什麼民眾如此強烈的喜愛朱總理?人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政府官員?
從朱總理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新時期領導人應該具備的品質與素質--清正廉潔、剛毅果斷、大智大勇、虛懷若谷、胸襟坦蕩、親近民眾、風趣幽默……
首先,為官最重要的是清正廉潔。腐敗問題是民眾最深惡痛絕之現象,它猶如一個毒瘤,侵害著黨的肌體,腐蝕著國家的根本,也傷害了民眾對政府信任的感情。1998年,在查處原中共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案時,朱總理震怒之下,曾出此名言:"我這裡準備了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留給貪官,一口留給我自己。"其反腐敗之決心和力度可見一斑。
朱總理在辭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的告別演説中對清華學子説到"為學,要扎紮實實,不可沽名釣譽;做事,要公正廉潔,不要落身後罵名。"確實,"公正廉潔",不僅應是每個人的為人處事標準,更應該是每個為官者的基本準則。
朱總理喜歡説的一句古人名言是:"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求我能,而求我公。"是的,老百姓很樸實,對官員的要求並不苛刻,但求為官者--清正廉潔,大公無私。
其次,為官必須能為民請命,牢記公僕的本色。推諉扯皮的官僚主義、溫吞拖遝的辦事作風、明哲保身的處世態度早已經讓老百姓厭倦。許多為官者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又如何能為人民辦實事?而朱總理正是憑著敢言敢行的個性,剛毅果斷、雷厲風行的作風贏得了民眾的喝彩。
相信十幾億中國人都會牢牢地記得在五年前的那個記者招待會上,總理慷慨激昂、擲地有聲的誓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多少年了,在中國的政壇上,人們終於再次聽到了這樣敢於挑戰、敢於承諾的話語。中國民眾在感動的同時,也從內心深處接納了這位"鐵面總理"。也正是因為具備了這樣的品格,朱總理領導著這屆政府穿越層層難關,大刀闊斧地進行著各項改革,把中國經濟扶上了一條健康發展的快車道。雖然改革尚未完成,也有不算成功之處,但人民記住的是總理為此付出的心血,給予的是高度的理解和支持,而民眾的信心來源於總理領導下的政府的能幹與實幹!
"三個代表"思想的表述之一就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至國家總理,下到基層幹部,為官一任者,只有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心上,才能得到人民的信賴與支持,而有了人民做後盾的領導者,才真正能做到無往而不利。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後,全國人民能説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如果他們再慷慨一點,説朱鎔基還是辦了一點實事,我就謝天謝地了。"這是總理2002年在記者招待會上謙遜的回答。然而我相信總理可以欣慰的是,全國人民不僅僅認可了他"是一個清官",更承認了他"是辦了許多實事",因為他用實際行動實踐著"三個代表"的精神,體現了一個共産黨人的風範、一個領導者的氣魄與魅力。
《宰相劉羅鍋》的主題曲裏有這麼一句:"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古語雲"公道自在人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在13億中國人眼裏,就有13億個"朱鎔基",然而這之中卻有一種共通性,那就是為官者的本色與職責。
"人民需要什麼樣的政府官員?"--也許這是每個為官者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央視網友:貓咪mm)
→→進入兩會論壇
責編: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