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12日 21:28)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是多年來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今年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委員們再次對這一話題進行熱烈的討論。來自民革、致公、九三、無黨派、科技、少數民族等界別組的委員們認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今後我國國民經濟將要保持持續高速發展的態勢,這必將給環境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那麼如何在建設中解決好生産發展和生態良好的關係,委員們擺事實、提觀點,紛紛就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獻計獻策。
在討論中,委員們認為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上必須轉變思路,大力發展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循環經濟的模式,
致公黨 朱坦委員:這次的政府工作報告我感到欣慰的特別是把這個概念提出來了。循環經濟要求我們在整個生産過程中,要維持一個産品的經濟生産方式,同時它使用的資源要高效利用,而且它的廢物要反復循環使用的一種生態經濟模式。如果我們追求的這樣一個循環性的經濟發展模式,我想就根本上落實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戰略,而且也是我們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個重要途徑。
民族界 孟松林委員:對於(我們)呼倫貝爾來講的話,對油菜和大豆進行加工,加工過程中它的精煉油的廢料成為一個産業的原料,飼料廠就出來了,飼料廠一齣來,養殖業就跟著上來了,養殖業一上來,養牛、乳業、皮革加工一系列跟上來了,所以説發展生態産業,特別是實施生態循環的産業,都是生態不好的地區是優先發展的經濟。
在討論中,委員們還認為,除了要運用循環經濟的模式發展區域經濟外,還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包含生態環境指標的經濟評價體系。
無黨派 張洽:我建議還要建立綠色GDP指標系統,也就是説你談成績的時候,你應該還的要知道為了我取得這個成績,我破壞了多少生態,付出了什麼代價,如果扣除了這個代價的話,我的成績應該是多少,應該有這個指標,所有廠礦企業國家都應該是這樣的。
科技界 李烈榮委員(中國地質環境檢測院院長):西部地區我們都知道是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生態環境項目一般都通過退耕還林、退耕還草來實施,(但)我們在西北很多地方看到種樹種了幾十年,樹就老是長不大,當地老百姓就叫“小孩樹”,那就是説那個地方不適宜種樹,所以在實施生態環境建設項目時,我們應該做好論證。
民族界 伏來旺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搞好一個地區的生態建設是大家的事情,既有當地人民群眾的責任,也應該有受益地區的責任。比如説我們在內蒙古搞好三北防護林,不僅使內蒙古受益,周邊地區,內地地區都能受益,可不可以凡是受益地區都應該出點錢出點力來支持這個地區把生態建設搞好,這樣大家捧柴火焰高,就能從整體上加強治理。
記者現場: 委員們認為,如今環境保護意識已深入人心,這是我們進一步進行生態環境建設的強有力的基礎保證,各級部門要尊重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制定有效措施改善生態環境,以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民族界 平淑華委員(山西省環保局):我們山西煤礦的用水現在污染比較嚴重,(尤其是)礦井水的處理和回用。山西省煤礦用水主要是氟和高鈣化,而且這個處理技術現在已經成熟,如果把礦井的水進行處理回收利用,不僅可以解決污染問題,同時也可以解決山西省的缺水問題。
民族界 鞠雅蓮(遼寧阜新市副市長):我們國家有390座城市是礦業城市,在偏僻荒涼的地區拔地而起,給我們國家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經過50多年的開採,可以説礦業城市的開採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目前我國工業方面固體排放量80%來自這些礦業城市。
民族界 伏來旺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搞好一個地區的生態建設是大家的事情,既有當地人民群眾的責任,也應該有受益地區的責任。比如説我們在內蒙古搞好三北防護林,不僅使內蒙古受益,周邊地區,內地地區都能受益,可不可以凡是受益地區都應該出點錢出點力來支持這個地區把生態建設搞好,這樣大家捧柴火焰高,就能從整體上加強治理。 山西眾所週知是中國的煤鄉,前些年在可持續發展喊的很響亮的時候,推倒了不少的小土窯,十萬噸以下的焦爐就很難存在了,但是後來又是遍地冒煙。為什麼,因為它只有資源,經濟結構還沒有調整,産業結構也沒有到位,,所以我希望政府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戰略如何在西部地區落實。
責編:陸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