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移民工作"雙過半" 保證如期蓄水發電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07日 11:25)
新華社重慶2月7日電 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到去年底已完成庫區搬遷安置移民64.52萬人,135米水位線下的二期移民已全部搬遷安置完畢,工礦企業遷建和結構調整工作也將按期完成,完全能夠滿足今年6月水庫蓄水發電通航的要求。
從1992年起,三峽庫區就開始進行移民試點安置。1994年三峽工程正式開工以後,移民搬遷任務日益加重,平均每年搬遷安置移民8萬多人。
三峽工程已於1997年和2002年分別成功實現了兩次截流。今年6月1日起,水庫將開始蓄水發電通航,標誌着三峽工程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在蓄水前夕,三峽庫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遷、建設和庫底清理,目前各項工作已基本結束,蓄水發電通航的各項要求已基本具備。
據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介紹,到去年底,三峽庫區除了搬遷安置近65萬移民外,還復建了各類房屋2845萬平方米,關閉和破産工礦企業1043家。萬州、涪陵兩座城市和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巴東、秭歸等新縣城拔地而起,武陵、大昌、歸州等千年古鎮舊貌換新顏;以道路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曾經“難於上青天”的渝水巴山,正被一條條寬闊的高等級公路串起;以柑桔為主的林果業、草食畜牧業、旅游業和水産養殖業正在興起,庫區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突破了2000元。
擔負着三峽移民任務八成以上的重慶市,目前已累計完成靜態移民投資200多億元,佔包乾總投資的65%以上。從移民總體任務看,完成實物量與移民資金投入基本匹配,做到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二期移民任務完成後,三峽庫區各區縣已開始啟動三、四期移民的準備工作。今後6年內,三峽庫區將動遷移民近48萬人,遷建工礦企業556戶,復建各類房屋1163萬平方米,每年的平均工作量與二期移民時期大體相當。
新聞分析:三峽二期移民任務完成意味着什麼
新華網重慶2月7日電 (記者令偉家) 歲末年關,從三峽庫區傳來的消息令人振奮。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百萬移民,經過10年努力,到2002年底已全面完成了二期移民任務,搬遷安置移民數量達到了64萬多人,佔到了三峽移民總量的六成以上。
二期移民任務全面完成,不單純表現在移民搬遷安置的人數上。它其實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移民生活生産的安排、縣城鄉鎮的建設、經濟結構的調整、基礎設施的改善等等,涉及到整個庫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全局。二期移民任務全面完成,對於整個三峽工程和三峽庫區,有着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二期移民任務全面完成,保障了三峽工程建設如期推進。三峽工程是迄今為止人類水利史上最大的樞紐工程,能否如期推進,是全世界都十分關注的大事。我國政府曾向世界莊嚴宣告,三峽工程將在2003年6月蓄水發電通航。二期移民任務全面完成,保證了三峽工程的“正點”推進。目前,三峽工程各項主要控制目標如期實現,樞紐工程永久船閘開始有水聯動調試,左岸大壩全線達到185米設計高程,導流明渠截流成功,右岸大壩即將施工。輸變電工程也在加緊建設,已開工建設交流線路25條,投産20條;開工變電站13個,投産9個;開工直流線路2條,其中三峽至常州輸變電工程已開始單極運行。
二期移民任務全面完成,促進了三峽庫區的經濟發展。長期以來,三峽工程不上不下,國家對庫區的投資很少,庫區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發展滯後。重慶庫區所有的區縣全部為貧困縣。經過移民遷建,目前三峽庫區13個全淹或半淹城市、縣城已基本完成復建,城市功能正在逐步恢復和加強,一座座新的現代化城市矗立在千里峽江兩岸。大量的公路、碼頭、輸變電、通訊等專項設施得到復建,庫區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據統計,2001年,三峽庫區21個區縣國內生産總值比1993年增長2.55倍,財政收入增長2.05倍,農村人均純收入增長1.9倍,城鎮職工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
三峽二期移民任務全面完成,還促進了庫區生態環境保護。三峽庫區山高坡陡、峽幽谷深、地質條件破碎。長期以來,各種崩滑體、危岩等地質災害頻繁,隱患較多,嚴重威脅着沿江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移民搬遷為開展地質災害治理創造了條件。據了解,國家已拿出了40億元,用於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和環境治理,目前各項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在今年蓄水後即可發揮作用。
移民搬遷還減少了庫區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14萬農村移民外遷,一大批工藝落後、污染環境的工礦企業關閉破産,減少了因開墾荒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結合移民和城市搬遷進行的庫區重新規劃,建設了大批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規劃中的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和環保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可以滿足今年6月三峽樞紐下閘蓄水的要求。
責編:趙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