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考察內蒙古 強調深刻認識執政為民
央視國際 (2003年01月05日 18:13)
新華社錫林郭勒1月5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近日到內蒙古考察工作,重點就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切實解決好群眾生産生活問題進行調研。他強調,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歸根到底,就是要不斷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都要深刻認識堅持執政為民的重大意義,切實轉變作風,從關心群眾的生産生活問題著手,更好地為人民謀利益。
新年伊始,1月2日至5日,胡錦濤和隨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剛,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自治區政府主席烏雲其木格等陪同下,先後來到通遼市和錫林郭勒盟,深入農村牧區、生態移民區、城市社區和企業車間,走訪慰問城鄉各族群眾,了解當地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情況。
地處塞外的內蒙古中東部地區,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最低氣溫達零下35攝氏度。胡錦濤惦記著各族群眾的生活。他每到一地都要來到農牧民、困難職工和城市低保戶家裏問寒問暖,帶來黨中央對困難群眾的深切關懷。1月4日上午,胡錦濤來到錫林郭勒盟巴彥查幹鎮巴彥烏拉嘎查牧民那木吉拉齊仁的蒙古包,看望他們一家人。由於連年遇到自然災害,那木吉拉齊仁家的生産生活遇到了不小的困難。胡錦濤詳細詢問了他家生産生活的情況,察看了存欄牲畜的情況。胡錦濤囑咐他們説:“你們要堅定信心,搞好生産。黨和政府一定盡力幫助你們。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生活一定會好起來的。”聽了總書記這貼心的話,那木吉拉齊仁的妻子蘇乙拉其其格禁不住流下了熱淚。胡錦濤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關心群眾的生産生活,把幫扶困難群眾作為一件關係全局的大事,切實抓緊抓好。首先要解決群眾的燃眉之急,突出抓好涉及群眾溫飽的基本生活問題,同時又要有發展和治窮的通盤考慮和長遠安排。要著力安排好困難群眾的生産,使他們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要保證扶貧幫困政策到位、資金到位、措施到位,並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還要特別注意調動困難群眾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找到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解困的門路和辦法。
胡錦濤十分關心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問題,他來到通遼市人才勞動力市場,詳細考察了解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情況,同正在這裡登記就業的群眾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並就下崗職工再就業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同基層幹部和群眾進行了座談。他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改善創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重要職責,把國家促進就業、支持創業的有關政策落到實處。要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下崗失業人員的特點,有組織地開發一批適合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崗位。要注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幫助下崗失業人員掌握再就業的技能和本領。要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做好“兩個確保”和“三條保障線”的工作,力求做到應保盡保。
如何加快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是胡錦濤十分關心的課題。在通遼市科爾沁區河西鎮農民的蔬菜大棚,在蒙牛乳業科爾沁有限公司、內蒙古蒙藥集團公司、天蒙集團、內蒙古科爾沁牛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裏,胡錦濤詳細詢問了農牧民和企業的生産經營情況。看到這裡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産業化經營、科技進步等取得了新的成績,胡錦濤十分高興。他説,加快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必須不斷探索和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新路子,大力推進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做好轉變觀念的工作。欠發達地區要善於從本地實際出發,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科學制定區域發展戰略,積極培育和發展既具有市場競爭力又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産業和産品,培育和壯大特色經濟。要堅持可持續發展,下大氣力把生態環境保護好、建設好,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自然資源,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要深化農村改革,努力形成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良性機制。中央各有關部門和發達地區要進一步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在考察中,胡錦濤聽取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彙報,併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充分肯定了近幾年內蒙古自治區各項工作取得的新成績,希望全區各級黨委和政府進一步增強政治責任感和工作緊迫感,因應新形勢,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繼續推向前進。
胡錦濤強調,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的首要政治任務。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按照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開拓創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實效上下功夫的要求,緊密結合各自的實際,不斷把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引向深入,堅持用十六大精神統一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指導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他還就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特別是加強幹部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要求。他説,欠發達地區條件和環境都比較艱苦,基層黨員幹部的工作環境更為艱苦,各級黨委對他們要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顧。
有關部門負責人王滬寧、張俊九、多吉才讓、張左己、呂飛傑等陪同考察。
責編:趙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