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經濟熱土
——點擊2002年中國經濟新現象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08日 09:19)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2002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一年。
站在一個嶄新的平臺上,中國經濟在這一年呈現出龍騰虎躍之勢,迸發出奔向未來的勃勃生機。在波瀾壯闊的經濟社會生活大舞臺上,中國經濟再次上演一幕幕令世人矚目的精彩大戲。
打開財富涌流的閘門
“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黨的十六大以後,關於“社會財富”的議論成為熱點,民營經濟的發展迎來了新機遇。不少地方的“紅帽子”企業紛紛摘帽,創業的積極性空前提高。
有研究顯示,我國目前民間資本存量超過11萬億元,使這部分資本成為“百姓創業基金”,從而釋放出巨大能量,是中國經濟維持長期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今年,我國先後頒布一系列政策鼓勵民間投資,降低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門檻。民間投資出現啟動跡象,特別是浙江、江蘇等地民營經濟空前活躍,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前三季度,集體經濟投資3350億元,同比增長15.7%;個體經濟投資3704億元,增長20.2%,私營企業出口份額成倍增長。
壟斷行業破“堅冰”
今年,我國壟斷行業重組改革邁出重大步伐,“拆分”成為引人注目的新現象。
一度爭議頗多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得到國務院批准後開始實施。原國家電力公司“一拆為八”: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據悉,經過緊張籌備,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年內可望掛牌運轉。
電信業大重組,出現多家競爭局面。南北拆分後,中國電信、中國網通掛牌運營,宣告我國電信業全新格局確立。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聯通、中國衛通、鐵通六家公司在電信市場上所佔份額無一超過50%,競爭將使老百姓充分受益。
世人關注的民航體制改革方案于10月揭曉:原直屬中國民航總局的9家航空公司和4家服務保障企業聯合重組,三大運輸集團公司和三大服務保障集團公司全新成立,一舉與民航總局脫鉤。
政府部門“跑步瘦身”
“跑斷腿,磨破嘴,客沒少請,禮沒少送,章沒少蓋,事還沒辦”。這些辛辣的語言曾經是老百姓對某些政府部門辦事效率低下的無情諷刺。
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加快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日前,首批取消的789項行政審批項目正式向社會公佈。厚厚的項目清單,是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履行承諾的莊嚴行動,也標誌著政府在轉變職能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政府“跑步瘦身”,進行自我革命,實現“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目標是人們殷切的期盼。當前,我國行政管理制度仍面臨諸多挑戰,進一步改革行政審批制度、轉變政府職能任務十分艱巨。據了解,第二批要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正在研究處理之中。
企業出口遭遇層層“壁壘”
2002年,我國遭遇了炮火最密集的“傾銷戰”。統計顯示,前10個月,共有16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動47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涉案金額近7億美元。
農産品出口也不平靜。從年初開始,西方國家以“綠色”的名義,對我國一些“菜籃子”産品打出禁牌。歐盟對我國兔、家禽肉等動物源性食品封關,蜂蜜被以“抗生素超標”為由遭到封殺。日本也抬高了我國蔬菜、畜産品的出口門檻。
貿易壁壘設置使我國部分企業産品出口受阻。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如何應對貿易壁壘,熟悉世界貿易遊戲規則,是我國企業的當務之急。令人可喜的是,不少企業勇於應訴,和洋人“過招”,贏得了反傾銷戰勝利。面對國外頻繁的反傾銷調查,我國也初步建立起應訴預警機制。
汽車消費“閃亮登場”
“你買車了嗎?”這句話已經成為不少人見面的問候語。
今年,國際知名汽車企業紛紛進入中國,爭奪這塊世界上最後、也是最大的汽車市場。目前,世界幾大知名汽車製造廠商,如通用、福特、豐田、菲亞特、現代,都在中國合資辦廠。國內汽車廠商明顯加快了轎車車型更新的步伐,車價也出現大幅下調,這直接刺激了轎車市場的繁榮。
今年以來,汽車工業一路領跑。據統計,今年前10月全國累計生産轎車83.99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46.3%。根據目前轎車生産形勢分析,全年轎車産量突破100萬輛大關已成定局。
外資銀行“搶灘登陸”
3月21日,花旗銀行上海分行率先向中國境內各類客戶全面開辦外匯業務。此舉意味著經過銀行業23年的逐步開放,中國老百姓可以直接體驗來自外資銀行的金融服務了。
幾乎與花旗銀行全面開辦外匯業務同時,南京爆出“愛立信事件”:南京愛立信公司還清合作多年的中資銀行的19.9億元貸款後,轉投外資銀行。業內人士驚呼:中外資銀行進入了“論劍過招”的時代。
如果説花旗銀行在國內金融界更多的是攪起一種競爭氛圍的話,那麼自12月1日開始實施的廣州、珠海等5個城市向外資銀行開放,無疑使競爭具有了實質性內容。目前外資銀行已進入全面“備戰”時期,央行統計顯示,外資銀行前三季度在華共有營業機構181家,其中45家已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
促進就業成為頭等大事
9月份,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明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解決就業問題已被黨和政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六大報告更把就業這個“民生之本”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難題。在有著13億人口的我國,就業問題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複雜,擴大就業的任務比任何一個國家都繁重。據測算,“十五”期間,我國勞動力年度供大於求的缺口達1500萬人。除了城市下崗失業人員需要實現再就業外,農村還有約1.5億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
形勢儘管嚴峻,但我們面臨的有利條件仍然比較充分。我國目前仍處經濟高速增長階段,按照每年7%的經濟增長速度,“十五”期間可吸納4000萬人就業。結構調整中也蘊藏著大量就業機會。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城市中,至少有1500萬個社區就業崗位可以開發。
股市結構改革前所未有
經過10餘年風雨,人們早已習慣了股市的漲漲落落。
停止國有股減持政策曾一度為股民關注,也引發了股市短暫行情。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政策。滬深股市24日開盤即放出巨量,漲幅超過9%,成交量達898億元,創出自2000年2月17日以來的最大成交量。不過,反轉行情只是“曇花一現”,股市此後一路陰跌,長期在低位運行。
雖然股市人氣低迷,不過證券市場的結構改革並沒有停止。首家合資基金公司的獲准籌建、開放式基金高速擴容、上市公司購並辦法出臺、QFII制度的正式實施……各種創新政策層出不窮,這將有利於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十六大報告中提出,“要正確處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推動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這對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具有實質性利好。
年終盤點,中國經濟欣欣向榮難以盡述。當然,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也十分突出,如就業壓力沉重、通貨緊縮之勢未除,財政收入增長緩慢等。但中國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經濟增長潛力巨大,前途光明。正像外電所説,“再攀新高峰”的中國,必將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經濟熱土”。
責編: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