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中國使館照常工作 中國公司做好撤退準備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06日 08:47)
北京青年報消息:聯合國武器核查、美英戰機轟炸,這些刺激的字眼最近一段時間始終圍繞著伊拉克。據統計,目前在伊拉克還有100多位中國人在按部就班地工作著,他們的生活狀態如何呢?昨天,記者通過越洋電話採訪到了其中的幾位。
■中國公司做好撤退準備
張瑞臣是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駐巴格達代表處副首席代表,在巴格達工作已經兩年多。儘管伊拉克目前局勢穩定,民眾生活平靜,但是在這裡的大部分外國人還是做好了一旦形勢惡化隨時撤退的準備。以張先生所在的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為例,最多的時候在伊拉克同時有30名工作人員,可是現在只剩下6位了。張先生介紹説,我國駐伊拉克使館已經多次叮囑各公司要做好充分的物質儲備,因此他近期已經帶領幾名員工儲備了兩桶汽油、20袋50斤的大米、幾百瓶礦泉水以備不時之需,還有5部汽車隨時待命。只要有時間,各公司的人士總會想辦法聚一聚,互相提醒注意安全。
對於像張先生這樣常駐伊拉克的人員來説,伊拉克道路上隨處可見的炮兵陣地、高高架起的機槍、政府部門門口的重兵守衛,甚至開來開去的坦克都已經算不了什麼。張先生對記者説,最引起大家恐慌的是前一陣子薩達姆宣佈全國大赦,不過好在沒出什麼大亂子。
目前在伊拉克的中國公司大部分參與的都是聯合國“石油換食品”計劃,它們目前都能正常開展工作,但是有些公司的業務還是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伊拉克局勢的影響。張瑞臣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目前正在伊拉克建設四台30萬千瓦發電機組項目,但是遲遲得不到由聯合國簽署的第二份訂單,工期可能會比原計劃延長,國內生産配套設施的廠家也受到影響。
並不是所有人都忙著撤離伊拉克。記者了解到,目前伊拉克積極配合聯合國武器核查,還有消息稱巴格達已經有了系統的重建規劃,這些都令看中伊拉克市場的公司和國家松了一口氣。中國土木工程公司駐伊拉克的柳木先生告訴記者,他聽説俄羅斯、德國、法國、沙特、敘利亞等國的公司正在積極籌備建立伊拉克代表處呢!
■中國使館正常工作
中國駐伊拉克使館目前在緊張的局勢下仍然正常運轉。使館經商處的王秘告訴記者,最令他感動的是使館在特殊形勢下的工作氣氛,大家在工作、生活上互相幫助、互相關心,誰有困難都會主動有人幫上一把。所有工作人員團結一致,表現出了非同尋常的友情。記者了解到,目前在伊拉克的中國人大致包括公司人士五六十名、使館人員三四十名,還有少量的記者和其他人員。我國使館經常召集中國公民召開會議,介紹安全形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伊拉克市場上中國貨受到極大的歡迎,隨處可見産自中國的服裝、電器、食品等,因此有不少伊拉克商人樂此不疲地往來于伊拉克與中國之間做生意。據介紹,在一年之內我國駐伊拉克使館頒發的商務簽證就達1000人次。
■中國記者一天吃不上飯不是新鮮事
如果説伊拉克被戰爭陰雲籠罩,那目前正在伊拉克上演的新聞大戰的緊張程度絲毫不亞於此,我國在這個戰場上“衝鋒陷陣”的戰士是新華社的3名年輕記者:王波、梁有昶和杜振。
記者撥通新華社駐巴格達首席記者王波的電話時,已經是當地時間中午1點多鐘,他還沒有開始做中午飯。王波説,在巴格達搶新聞,一天吃不上飯不是新鮮事。據介紹,目前新華社駐巴格達分社共有3名記者,還有3名伊拉克僱員負責雜務。新華社是目前我國唯一向伊拉克派駐記者的新聞機構,因此這3名記者要全方位覆蓋伊拉克的所有新聞,他們是中國人了解伊拉克的窗口。
在3名記者中,王波和梁有昶是9月份抵達伊拉克的,杜振是11月剛到的,他們都是新華社在伊拉克形勢最危機的時期派駐的骨幹力量,首席記者王波曾經在黎巴嫩分社常駐3年,精通英文和阿文。王波告訴記者,他抵達伊拉克的第二天正好趕上伊拉克同意核查人員重返巴格達,從那以後他一天都沒有休息過。按照伊拉克人的作息習慣,每天下午兩點鐘就下班,可是新華社的記者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
■運河飯店門口上演追車大戰
剛剛開始的武器核查成為新聞戰的主戰場。據王波介紹,每天早上巴格達運河飯店門口的公路上都會展開一場追車大戰。由於誰也不知道武器核查當天的目標是哪,所以記者們早早就等在運河飯店門口。等聯合國的核查車輛一齣發,由50多輛車組成的記者車隊馬上緊隨其後。核查車隊為了甩掉記者,每天都要在運河飯店門口的公路上用極快的車速兜上幾圈,無奈各大新聞單位都雇用熟悉地形的伊拉克人開車,甩掉他們沒那麼容易。只要當天有核查,這場追車大戰必定上演,還曾經因此發生過交通事故。
對視信息為生命的“老記們”來説,在伊拉克最令他們苦惱的是通訊不便。由於手機零件可以作為生産核武器的原料,伊拉克限于制裁沒有手機,任何消息都要人工傳遞。王波告訴記者,如果在外出的路上得知一條重要消息,沒有辦法通知辦公室的同事發稿,又怕在時效性上落後,只能本人親自返回發稿,因此記者們即使在商場購物心裏都不塌實,更別説享受休息日了。
儘管今年33歲的王波用“連睡覺都想著新聞”來形容他們在巴格達緊張的工作狀態,但他和同事們仍然在不知疲倦地搶著新聞。值得一提的是,絕大部分外國新聞單位都雇用大量伊拉克本地僱員參與採訪,本國記者只佔少數,這樣不會受到伊拉克方面關於記者名額的限制,人力比較充足。新華社是目前伊拉克極少數主要以本社記者作為採訪主力的新聞機構。但是我國新華社在人力、設備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稿件的時效性和質量沒有輸給其他通訊社,在某些重大消息方面還能領先於人。這是新華社駐巴格達分社全體人員用汗水換來的。
責編:趙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