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繫十六大)黨代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位老工人了解黨代會方式的變遷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3日 11:16)
新華社太原11月13日電:自11月8日起,年近花甲的張安平每天總是全神貫注地盯着電腦屏幕,點擊各大網站關於十六大的新聞報道。“敲一敲鼠標,十六大就在眼前。有了電腦和互聯網,黨代會離我們更近了!”
張安平一邊彈動長滿老繭的手,在鍵盤上熟練地演示,一邊自豪地説,新華網、人民網、搜狐等十多家網站都有“十六大專題”,從會議進展和代表、花絮等多角度進行報道,形式多樣,內容更新速度快,讓人如臨其境,看得很過癮。“我們工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解黨代會的方式也先進了!”張安平説,他所在的企業前身為長治市建築材料廠,曾一度瀕臨倒閉,改制為國有控股公司後起死回生,一躍而為全市納稅大戶,職工們也過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
看著這臺價值萬餘元的電腦,客廳內的大彩電,以及富麗堂皇的裝飾和擺設,記者不禁讚嘆不已。張安平欣然一笑,領我走進了一間與整棟房風格迥異的小屋。這裡只做了簡單的佈置,幾張普通木桌上,整齊地擺放着一台堪稱古董的半導體,和四台看起來大小、年齡各不同的電視機。張安平説,每部機子都是他當時生活的寫照,更是他與黨代會的一個牽係。
張安平感慨地説,20世紀60年代前,廠裏百餘號人共看的一份報紙,幾乎是他了解時事政治的唯一渠道,但往往傳到他手裏時已變得皺皺巴巴。“這個小玩意,”張安平愛惜地輕撫破舊而一塵不染的半導體對記者説,這是召開黨的十一大時,廠裏一位大哥臨終時送給他的心愛之物。20世紀70年代,他隻身在長治市工作,妻兒在家務農,他每月30多元的工資便是全家人主要的生活來源。“那時一分錢還要掰成兩半花,吃飯也只能吃個半飽,更別説買什麼半導體了!想知道黨代會的內容,只有站在路邊聽廣播,或者排隊買報紙。大哥送的這個半導體,是我這輩子收到的最好禮物!”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聯産承包責任制,地裏收成越來越好,能吃飽喝足了。我的工資也增加了,全家人也有了盼頭。”1982年,妻兒搬到城裏住,張安平買了臺黑白電視機,是當時小有名氣的金星牌。全家人聚在小電視前,興高采烈地收看十二大,屏幕上領導人清晰的面孔和聲音,讓張安平一家樂得整晚睡不着覺。
接下來的年月裏,隨着生活的日漸寬裕,張安平家的電視也和着黨代會的步伐,每5年換一次,畫面從黑白變成了彩色,尺寸也由14吋、增至18吋、21吋、29吋,直到如今的34吋。去年,他退了休,買了電腦,還上了寬帶網。
“黨帶領我們走上了小康路,使我們關心黨和國家大事的渠道也更多、更好了。”記者發現,許多國有企業的離退休職工與張安平一樣,對黨代會尤其關注。在他們看來,自己的這股熱情源於對黨的愛,以及國家各項事業和所屬企業的蒸蒸日上。而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也把黨代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牽得越來越近。 (新華社記者劉雲伶)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