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障礙一除天地寬——代表談革除體制弊端
——(十六大組稿先進生産力)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2日 09:03)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一項實用性很強的科技成果長期不能轉化為商品。一個市場看好的高收益項目卻不能及時投産,往往都是因為條塊分割、權責不明等體制弊端。

  這種現象在經濟生活中並不鮮見。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這一重要論述在代表中引起強烈反響。

  

抓住了解放生産力的要害

  “十六大報告提出必須革除體制弊端具有很強針對性,抓住了解放生産力的要害。”江西省鷹潭市委書記黃建盛代表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發展生産力,共産黨領導人民革命、實行改革開放,其目的都是為了促進生産力的發展。建立與生産力發展相適應的生産關係,就必須清除對發展造成束縛的體制弊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就為革除體制弊端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具體到政府部門,主要是加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真正使政企分開落到實處,努力為企業發展提供一個良好、寬鬆的環境。”

  青海省果洛州州委書記郎國清代表説,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造。但是改革的任務還很繁重,必須儘快突破現有的體制性障礙,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發展開道。如果認為改革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停滯下來,或者放慢步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就將受到很大影響。比如,在發展非公有制企業的問題上,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不少政策。但是,現在有些地方還用老眼光看問題,還沒有把非公有制企業看作一個平等的市場主體。在不少地方還存在著發展障礙,需要儘快突破。比如招標時歧視民營經濟、限制民營經濟進入的領域、對民營經濟亂受費等。這些障礙突破了,就能充分釋放蘊藏的民間資本力量,推動經濟的大發展。

  一些代表認為,十六大報告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和思想保證。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深刻領會十六大精神,儘快改變傳統的觀念,與時俱進,突破障礙,加快發展。

  

國企要更活更好

  體制新,活力涌。浙江溫州快鹿集團公司的發展歷程印證了這個道理。

  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丁國聰代表説,快鹿公司是由地方糧食部門創辦的小型食品加工廠。近20年來的發展都與體制創新密不可分,其快速發展有兩個時間段,一是改革開放之初,二是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講話之後,這都説明思想解放、體制創新對企業生存和發展有著十分巨大的推動作用。目前,公司擁有了14項自主經營權,對企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89年企業産值只有3181萬元,利稅473萬元,到去年産值達到1.5億元,利稅2000多萬元。自己與自己比,應當説企業發展是很快的,而且也成為浙江比較大的糧食深加工企業。

  但與同類民營企業發展速度相比,快鹿成了“慢鹿”。13年間,民營企業資産增加幾個億、幾十個億的不在少數。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反差?丁國聰代表認為,這與國有企業的體制性障礙有很大關係。近年來,浙江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當地土地、水電和勞動力價格明顯升高,快鹿公司希望到産糧省區投資設廠,降低成本,但企業自己卻做不了主。

  丁國聰代表説,企業不僅決策受影響,在內部分配製度上也很被動,由於體制陳舊,職工依然有終身制的觀念,變相的“大鍋飯”現象還十分嚴重,職工幹好幹壞一個樣,而經營者往往要麼是怕承擔風險,不敢拍板;要麼是虧不虧無所謂,反正與自己沒有太大關係,不拍板、亂拍板。這些現象都需要通過體制創新來改變。

  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必須革除弊端,加快改革進程。福建省南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邱金錦代表説,改革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南紡成立30多年來,經歷了三項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造、資産重組與兼併、分配製度改革等幾次大的改革,每一次都使企業的生産力得到解放,效益明顯提高。十六大報告對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繼續改革不停步,讓國企活起來,好起來。

  

一邊清除障礙 一邊建立保障

  用人機制不活一直是令國企老總們撓頭的問題。近年來,不少地方出現了國企人才大批向民營企業流動的現象。杭州鋼鐵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童雲芳代表分析認為,這説明民營企業在用人機制方面確有可借鑒之處,用靈活的機制吸引人才,才能使企業發展。

  中國科協副主席旭日幹代表對此深有同感。他説,儘管近年來分配製度已經進行了很大的改革,但是現在在科技人員的分配上,還存在著吃“大鍋飯”的問題。這不利於具有創造性的人才真正發揮自己的能量,不利於儘快出成果,不利於科技成果的轉化。這是當前科技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必須進行突破。十六大報告提出,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這將會充分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童雲芳代表建議,在清除體制弊端的同時必須加大改革的相應配套制度建設。一般國企往往有很沉重的歷史包袱,但減員增效又不能一味地把富餘人員推向社會。相應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要加快建立健全。像杭鋼這樣的老企業,在冊職工就有2.2萬人,還有9500多名離退休職工,而實際上相同規模和相同技術裝備的企業有5000員工也就足夠了。杭鋼在不能擴大規模的前提下,只能利用發展非鋼産業來消化富餘人員,也許幾年內企業還可以承受,但長遠看對企業發展和産品結構調整會有一定的影響。只有把清除障礙與建立保障制度統一起來,企業才能真正騰出手腳,參與公平競爭。 (新華社記者 劉剛 賀勁松 趙承)

責編:楊潔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