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記者招待會]我國工業結構調整取得豐碩成果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0日 15:43)

  央視國際消息:國家經貿委在十六大新聞中心今天下午舉行的記者招待會現場提供的題為《工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材料中説,我國工業結構調整取得豐碩成果。

  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和主導力量。1989年以來,我國工業經濟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礎上邁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工業品長期短缺的狀況已成為歷史,為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實現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制約了我國工業經濟的更好發展。一方面一般工業品生産特別是加工能力嚴重過剩;另一方面國家每年要花費大量外匯進口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工業産品。圍繞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優化升級,我國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一是積極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圍繞增加品種、改進質量、提高效益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有重點地採用先進技術對傳統産業、骨幹企業進行技術改造。13年來,我國共完成技術改造投資4.14萬億元,年均遞增13.1%,形成新增固定資産3.17萬億元。從1999年到2001年,國家安排了355.4億元國債資金用於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貸款貼息,共安排項目2222個。通過國債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不僅緩解了工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還有力地調動了企業技術改造的積極性,帶動了社會投資。四年來,國債貼息資金拉動社會投資4354億元,其中銀行貸款2726億元,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在加快現有企業技術改造的同時,我國努力培育汽車工業、現代物流等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産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我國工業跨越式發展。

  二是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1993年以來,我國積極推進國家重點企業和企業集團建立技術中心,加強了主要面向行業的技術開發基地建設,加快了主要面向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的建設。到目前,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已達289家,省一級政府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已超過2000家,520戶國家重點企業中的工業企業基本建立了技術中心。對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鼓勵和支持這些企業改革分配製度和用人制度,率先建立有利於技術人才開拓創新的激勵機制和用人機制。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對實現科技與經濟的有效結合,實現産業優化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大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和劣勢企業退出市場的力度。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關閉産品質量低劣、浪費資源、污染嚴重、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的廠礦,淘汰落後的設備、技術和工藝,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實施破産,積極穩妥地關閉資源枯竭的礦山,是優化我國産業結構,提高工業整體素質和資源配置效益的有效方式。1998年以來,紡織行業累計壓縮落後棉紡錠940萬錠、毛紡錠28萬錠,煤炭行業累計關閉各類小煤礦5.8萬處,制糖行業關閉轉産糖精廠9家、小糖廠128家,鋼鐵行業累計關停小鋼廠88戶,建材行業累計淘汰落後小水泥生産能力9450萬噸、小玻璃生産能力2855萬重量箱,電力行業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1230萬千瓦。1997年以來,國家加大了核銷銀行呆壞賬準備金1409億元,對2075個項目實施了政策性關閉破産,使一大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和資源枯竭的礦山退出了市場。這不僅促進了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更重要的是加快了企業優勝劣汰機制的建立。

  四是大力推進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污染防治。為實現我國工業可恥需發展,處理好工業發展和環境生態建設的關係,我國制定了“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資源節約利用效率”的方針,加大了對一批高能耗、污染嚴重的行業和企業的技術改造力度,大力推廣節水、節能、綜合利用等清潔生産技術,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同時,加強了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法律建設,199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頒布實施,今年召開的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産促進法》,這標誌著我國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進入了新的階段。

責編:千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