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焦點訪談》:執政興國 改革農村稅費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26日 23:29)


  央視國際消息:新中國的農村經歷幾個大的改革,50年代的土地革命解決了“耕者有其地”的問題,使中國農民在翻身解放的同時真正當家作主,農民開始有地種,吃飽飯,穿暖衣。70年代末,推行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穩定了農民和土地的關係,解決了“耕者有其權”的問題。有了土地自主權的農民開始吃細糧,住瓦房,騎鳳凰。2000年,在中國農村改革走過了20多年風雨歷程之後,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安徽開始,試點進行農村改革,這是繼聯産承包責任制之後,又一項涉及億萬農民根本利益的重大改革。

  90年代初,農民們在不斷享受著改革實惠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況。1992年、1993年的時候,安徽省太和縣馬集鄉鄭莊村流行這樣一句話,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小車梆喇叭”。説的是那時候幹部們三天兩頭向村民收錢,不願意交錢又不敢不交的村民常常出餿主意捉弄來收錢的幹部。常興剛當時是鄉政府的工作人員,他回憶1993年那一天,他騎自行車到村裏收錢,準備離開時,發現自行車騎不動了。

  常興剛:走出來一看,自行車氣放了。

  王貴蘭:我放一輛,還有小孩放的。就是因為氣嘛,叫他推著走。

  常興剛:去農戶家找氣筒,找氣筒,群眾農戶也不給,找人家借,人家家裏就説沒有。就算他家有,那也不借。沒有辦法只好推著走。

  鄒新華當時是太和縣農民稅費改革辦公室副主任。他説,當年的鄉鎮幹部太不好當了。太和縣農村的基本情況就是新農民要錢的文件多、項目多、金額多,下去收錢的人員多、時間多,以至於農民的意見多,幹群的矛盾多。太和縣從1993年開始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嘗試著進行核定稅費的改革。

  鄒新華:1993年年初,江總書記在武漢召開六省區負責同志會議,安排部署減輕農民負擔工作。1993年春季,在北京召開全國減輕農民負擔電視電話會議。我們從1994年開始實施農民稅費改革試點。

  中央關於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精神,的確給農民帶來了福音和實惠。剛剛開始改革的時候,農民需要交的錢減少了許多,但是太和縣小範圍進行的這種嘗試並沒有徹底堵住亂收費的口子。由於是獨立進行的單向改革,縣裏收錢的數目少了,但鄉政幹部工資、教育支出、農田水利建設等等花錢的口子難以填補,所以很快一些説不清、道不明的費用又強加到了農民頭上。鄭莊村村民李新良老兩口對後來出現的一些不合理的收費記憶猶新。

  李新良:還有豬,豬任務,四個人攤一頭半豬。


  妻子:你要沒有豬呢,掏給他30塊錢,你算買豬票了。

  記者:那是什麼時候的事?

  李新良:1995年。

  記者:1995、1996年。

  妻子:你要是沒有棉花,沒有種,你就得買棉花票。

  1996年,李新良家收入是兩千多塊錢,各種名目的收費就交去了一半,再加上買化肥、買苗日常開支,家裏是入不敷出,一年忙到頭最後還找人借了兩百塊錢過年。那會兒不止是李新良,村民們都覺得負擔太重。1997年,太和縣再次進行試點改革,但重蹈覆轍,很快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又反彈回來。一些農民覺得種地沒有錢賺,開始拋開土地,出外打工。到1999年,鄭莊村被拋荒的土地佔到了全村耕地的1/4以上。

  我們了解到,在有一些地區也進行過這方面的改革。比如説我們剛才説的太和縣,以前也進行這樣的改革,但是進行了一段時間以後,都發生了反彈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呢?

  楊遂周:那就是改革治標沒治本,原來收費的單位還在,機構還在,人還在,這些人要辦事,要去花錢,所以還要收費。沒有從農村上層建築、上層關繫領域進行改革,所以沒有從根本上治理,所以還是要反彈的。


  中國農村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1998年9月,江澤民總書記到安徽專門就農村問題進行考察,併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農民的積極性是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根本,農村開展任何一項工作,實行任何一項政策,都必須首先考慮是有利於調動,還是會挫傷農民的積極性?是維護還是會損害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力?是解放和發展還是阻礙農業生産力?這是我們制定農村政策必須堅持的基本準則,也是檢驗是否正確的根本標準。

  1998年10月,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全面分析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跨世紀的目標。到2000年,要基本建立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黨中央國務院做出重大決策,以理順農村經濟環境、規範分配行為,把農民負擔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確實減輕農民負擔。

  200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安徽省以省為單位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

  2000年,李新良家收到安徽省農業稅納稅通知書。看到這張通知書,李新良滿心歡喜。他説家裏一直都是四口人,六畝多地。1999年的時候,交的各種稅費有十幾項,按農民負擔看,收的錢就有577塊8毛4。現在稅費改革以後只需交農業稅、正稅和附加稅兩項,而且這兩項加起來才275塊3毛5,一下子少了300多元,負擔大大減輕了。

  以往農民要繳納的稅費主要有村提留、鄉統籌、教育集資、屠宰稅、農業特産稅等項目,農民還要出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2000年,安徽進行了農村稅費改革試點,改革取消了鄉統籌、土改稅和各種面向農民的集資收費。同時用三年的時間逐步取消了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剩下的農業稅和農業特産稅不再重復徵收。農業稅按照農作物的長年産量和規定的稅率依法徵收。另外,村提留以附加的方式徵收,規定徵收的比例不得超過正稅的20%,至於村裏的公益事業則根據村民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集體討論,民主決定,上限控制每人每年不得超過15元。除此之外,地方任何部門,任何單位不得再向農民收取任何行政事業性費用和政府性基金款、集資款,否則農民有權拒絕繳納。

  李新良:稅費改革錢收少了,這一畝地合了四、五十多塊錢。現在種地就划算了,划算,農民得實惠,就在荒地上種點經濟作物,都喜喜歡歡的,不錯。比那會兒強了十倍。


  據鄭莊村委會統計,稅改後鄭莊村農民比稅改前減輕了49.25%,將近一半的負擔在改革中被割掉了。村民們還發現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鄉村幹部不再上家裏要錢了,每年有那麼幾天,國家財稅部門的工作人員會到村委會現場辦公,村喇叭會通知村民去排隊交稅。村民們交完錢後,會拿到國家統一的稅票和完稅證。變原來的人收費為現在的法收稅。依法納稅讓村民覺得,這錢是交給國家的,交得甘心也放心。安徽省進行農村稅費改革的各項舉措得到了農民的認可,但農民心裏也有了疑慮。

  村民A:稅費改革好,好是好,現在就是老百姓擔心,這已經實行了三年了,擔心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實行,會不會變,會不會反彈。

  太和縣的農民已經嘗到了這次稅費改革的甜頭,但是他們仍然擔心,他們問,會不會反彈?能不能有什麼變化?這次試點有沒有什麼扎紮實實的一些舉措來保證它不反彈呢?

  楊遂周:這個問題是農民普遍關心的問題。因為這項政策得到了億萬農民的擁護,實屬不易。這麼大的改革得到億萬農民的支持,這是很難得的。這個政策中央下決心把改革搞徹底,不能反彈。不能反彈最關鍵的一條就是通過稅費改革,要建立一個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制度,改革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進行配合改革。就是從生産關係和生活上層建築領域進行改革,也就是要精簡機構、壓縮人員,撤銷一些不必要的七站八所。還要進行農村教育體制的改革,這個方面要通過各級政府,從中央到各級財政,加大對農村稅費改革的轉移支付的力度。今年中央16個省拿出245個億進行稅費改革的財力的保障。那麼各省市縣也都拿出一定的資金進行這次改革的支持。

  2000年11月28日,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快農村稅費改革是減輕農民負擔的治本之策,這項重大改革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和農村長治久安,各地各部門一定要提高認識,黨政主要領導要負總責,要認真搞好鄉鎮機構改革,下決心精簡財政功能人員,轉變政府職能,調整支出結構,確保稅費改革取得成功。

  記者在太和縣了解到,2000年以來,太和縣進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清理了2873名鄉鎮超標人員,嚴格財務制度,杜絕奢侈、浪費現象,推行政府採購、工資統發等財政支出政策。同時,中央為太和縣稅費改革轉移支付4400萬元,安徽省轉移支付800萬元。這些舉措填補了太和縣稅費改革所帶來的資金缺口,確保了鄉鎮機構和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確保了農村義務教育的正常需要,也確保了太和縣農民人均負擔減少51.94%後不反彈。

  肖軍:太和縣目前政治安定,社會穩定,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確保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


  李建祥:你像我們村有一句順口溜,稅改政策暖人心,黃土也能變成金。

  現在,不需要天天去催糧交錢的鄭莊村村幹部想的是怎麼幫助農民調整産業結構,怎麼讓大家儘快富起來。2001年,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鄭莊村號召村民種一種澳美108的楊樹,李新良響應了號召,叫回了在外地打工的兒子,一起把村裏撂荒了兩畝多地收拾收拾,種上了這種樹。

  李新良:這一顆賣了5塊多錢,就是這個大的。

  記者:這個比種別的划算是吧?

  李新良:比種糧食,比種小麥一畝地都高十倍。那些糧食刨刨能出多少呢?才賣兩毛錢一斤。但這兩顆楊樹就是十塊,一百棵就是四五百塊。

  記者:那您算算去年種了多少?賺了多少錢?

  李新良:去年種了二畝多,一畝地俺都賺了七千多塊錢。種了二畝多,賺了一萬九千多塊錢,啥都去掉了。

  記者:現在日子好過了?

  李新良:好過得很。我家裏剛才你看到沒有?我有存摺。你沒瞧著,櫃子裏有。

  高翠華:現在農民都減輕負擔了,我心裏很高興了,小兒子結婚,我願意高興叫領導到我們家坐一坐。

  如今,鄭莊村村幹部一心帶領大家致富,使幹群關係極為融洽。今年是安徽省實施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的第三個年頭,據統計,稅改前,安徽省農民政策性負擔人均是109.4元,稅改後減少到70.4元,減少了39元,減重達35.6%。


  安徽的農民曾經是土地承包制的最先的受益者,現在他們又可能是稅費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

  楊遂周:對,沒錯。到農村去,聽聽農民説的。他説稅費改革,上合“三個代表”,下合民意,是德政之舉。從歷史上看,每一次社會的發展和進一步生産力的發展,都是從減輕農民負擔開始的,從而帶動了整個社會生産力的發展。這項偉大的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現在的改革還處於試點階段,通過改革實踐證明,這項改革是正確的,要修改完善,完善政策法律,用法的形式把它固定下來。江總書記説,農業興,百事興;農村穩,社會穩;農民富,天下富。這是一個很精闢的論斷。那麼稅費改革必然會帶來一個農村新的發展局面。

  2002年3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第25號文件,關於做好2002年各大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通知,決定把農民稅費改革試點擴大到河北、內蒙古、黑龍江、吉林、江西、山東、河南、河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陜西、甘肅、青海寧夏等16個省市自治區。今年,中央財政將給這些省市自治區下撥專項轉移支付資金245億元,同時指出,上海、浙江、廣東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可自費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這項涉及億萬農民長遠利益的重大改革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展開。

責編:楊飛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