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字感受中國人的小康生活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14日 14:06)
新華網北京10月14日電 :據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在初步實現小康的基礎上,中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日常生活中,人們感受著小康;而來自國家統計局的那些翔實的數字,又明晰地展示了人民生活變遷的生動圖景。
200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突破900美元。
鼓起來的“錢袋子”
改革開放之初,“萬元戶”是富有的代名詞,如今,“萬元戶”早已過時。1990年至2001年,中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2%,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餘額,1990年只有7034億元,現在已超過8萬億元。
降下來的恩格爾系數
過去,中國人首要的問題是解決溫飽問題,而今,“吃”在中國人生活中所佔的分量越來越輕了。恩格爾系數,是指購買食物的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比重。1990年,中國城鎮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是54.2%和58.8%,到2001年,則分別降到37.9%和47 .7%。而且膳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城鎮居民的人均糧食消費量下降,來自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比重明顯提高。
大起來的住房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十幾年前的中國,一家三代擠在一間房子裏並不罕見,當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只有6.7平方米,農村為17.8平方米。今天,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超過10平方米,農村達到25平方米,與此同時,城鎮居民在傢具、住房裝飾、家庭設備等方面的消費支出也成倍增長。
多起來的私人轎車
十幾年前,擁有自己的轎車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把“轎車夢”,變成了現實。從1998年開始,中國個人購車比例已經超過50%。城市居民中,每萬人擁有轎車達100多輛。個人汽車保有量從1990年的81 .6萬輛增加到1999年的534萬輛。今年汽車銷售增長近40%,也主要歸功於個人消費買車。
熱起來的假日旅遊
旅遊正成為中國人新的消費熱點。1989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只有2.4億人次,2001年就達到了7.8億人次。20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公民出境人數只有300萬人次,到2001年,已經達到1213萬人次。
快起來的通信方式
過去,寫信是大多數中國人的交流方式。如今,電話、手機、傳真機、網絡,老百姓的通信方式變得更加快捷。截至今年7月底,中國固定電話用戶數已突破2億戶,手機的用戶數也超過1 .8億戶,均居世界首位,平均每週至少上網1小時的公民已經超過4500萬人,居世界第三位。
責編: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