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走向輝煌】開創可持續發展之路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29日 19:46)


  央視國際消息(新聞聯播):上世紀90年代初,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實現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中國面臨著重大的選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對中國國情作出科學分析,毅然作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決策。 

  經濟的發展,必須與人口、環境、資源統籌考慮,不僅要安排好當前的發展,還要為子孫後代著想,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夏青:跨代的污染在中國同時發生,環境治理又極為複雜,需要花大錢,又不可能。有人説中國不可能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躲不出外國的怪圈。十五大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國策列在黨的議程,我認為這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

  回憶剛剛過去的10年,以江澤民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審慎思考清晰呈現。1994年,《中國21世紀議程》正式發佈。它構築了一個綜合性的、長期的、漸進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成為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計劃的一個指導性文件。從1996年至今,江澤民總書記連續7年親自主持召開人口、環境和資源問題座談會。  


  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曲格平:江澤民同志在資源環境問題座談會上,提出了破壞資源環境就是破壞生産力,保護資源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資源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這個論點,我們在學習討論中大家都認為,這應該看作對我們生産力理論新的充實和發展。

  1997年8月,江澤民總書記向全國發出再造秀美山川的偉大號召,中國開始了一場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生態建設工程。如今,世界上每種活三棵樹就有一棵在中國。中國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5千萬公頃,居世界首位。黨中央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等六大生態建設工程,200萬伐木人告別斧鋸,全部轉為護林人,昔日的森林工業企業變成了造林護林的生態建設企業。世代種糧為生的中國農民,把已開墾出的7000多萬畝的耕地還給大自然。中國的森林覆蓋率由以前的8.6%提高到了16.55%。


  十年間,中國制定和完善了120部法律法規,形成了完善的保障可持續發展推進的法律體系;先後投資1萬2千億元用於生態環境建設;在工業領域,一項旨在控制工業企業廢水、廢氣和廢渣排放總量的環保戰役使23萬家有污染的工業企業,95%實現了污染物達標排放;8萬4千家高耗能、高污染的15類小企業被徹底關停。溫室氣體排放以年平均15%的速度下降,對遏止全球氣候惡化做出了重大貢獻。在農村,200多個生態農業縣和200多個重點生態示範區的建立,使38萬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在城市,大氣環境和水環境的治理,使林立的煙囪倒下了,灰暗的天空變藍了,河流的污染減少了。  

  “努力開創生産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以江澤民總書記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新世紀為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和持續繁榮描繪的一幅秀美藍圖。古老的中華民族正沿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穩步前進。

責編:于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