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軍隊打勝仗 人民是靠山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29日 19:00)
央視國際網絡消息:今天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發出關於推進軍隊後勤保障社會化有關問題的通知,在這個通知中,要求地方各級政府要把推進軍隊後勤保障社會化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這對於我軍質量建設,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將産生積極的影響。
軍隊後勤保障社會化的總體目標是:把應該而且能夠由社會來辦的事情交給社會,把擔負非軍事職能的保障機構交給地方,把擔負軍事職能的機構真正搞精幹,搞充實,形成與我軍質量建設要求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型後勤保障體系。通知在營房、交通運輸、醫療方面的保障,軍隊職工分流安置和組織移領導五個方面,明確了43項具體政策。
主持人:王主任我們看這個文件,我眼前就好象一個形象,就是一個部隊大院形象。原來很多老百姓都以為部隊大院就是營房,可是進去一看,不光是營房,還有家屬住的地方,還有食堂、商店、幼兒園、游泳池、電影院,甚至還有中學、小學,就簡直一個大院就是一個小社會。
解放軍總後司令部後勤工作研究室副主任王義華:你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個、兩個,實際這樣的大院在全軍有成千成萬個。多年來,我們軍隊後勤辦社會的包袱,由於歷史的原因,背得比較重。一個大院就有一套後勤的保障人員,從吃喝拉撒睡到生老病死退,幾乎是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由於歷史原因,軍隊辦社會的問題積累比較多,不僅自辦服務設、招待社、幼兒園、食堂和營房、維修隊,有的還辦了學校。由於當時使用資源有限,在水電供暖方面部隊自稱體系,這是軍隊後勤承擔了過多的社會保障職能。
王義華:佔有的職工就是好幾十萬人,每年的消耗就是好幾十個億。
主持人:那能不能説這樣的現狀逼着我們不能不搞後勤保障的社會化呢?
王義華:是的,所以1998年江澤民總書記針對軍隊後勤保障這樣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果斷地做出軍隊的後勤保障,特別是生活保障必須社會化。
從1999年開始,全軍就幾千個單位,前後開展了軍隊後勤保障多個自辦食堂,現在合併成了七個大食堂,完全由地方的專業公司進行管理。
石家莊陸軍學院學員A:吃的質量也好了,花樣也多了,再一個環境條件好了,吃的心情舒暢了,再一個給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讓我們更好地學習。
石家莊陸軍學院學員B:內部供應的時候,當時我們是小值日,任務比較大,而且幾乎是經常來幫廚,佔的時間比較多。軍隊社會化保障以後,時間就多出來了,騰出來給學習的時間相對多一些。
食堂交給地方的專業公司管理後,不僅節省了學員的時間,也減少了60多名炊事員的編制。
石家莊陸軍學院幹部:過去我們要讓我們的幹部管伙食,學員要進行值班幫廚,現在呢,幹部和學院都不再管伙食和幫廚了,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使教學質量有所提高。
北京軍區聯勤部機關大院,地處北京的西山角下,過去這裡的人外出乘車要步行20多分鐘,自從實行後勤保障社會化後,公交車開進了大院。
北京軍區聯勤部戰士D:公交車直接開到我們院子裏來了,我們外出也方便多了。
北京軍區聯勤部職工E:從軍隊社會化保障以後,咱們746車隊開進咱們聯勤部大院以後,幾乎就在家門口坐車。所以説出入非常方便。
現在軍隊的後勤保障社會化正在全面展開,已經有上千個單位的飲食保障交給了地方的專業公司,上千個居民實現了物業管理,近千個單位的商業服務交給了社會。
主持人:那説起來軍隊的後勤保障社會化也是一個系統工程,也需要一個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您能不能給我們描繪一下它的輪廓?我們要分成幾步走才能達到這個預定的目標呢?
王義華:具體講就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從1999年開始到2003年,生活保障社會化要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二步走就是到2005年,要力爭實現生活保障社會化,生活保障社會化就是包括飲食保障、營房保障、商業服務,加上一個職工管理制度改革。第三步走,也就是到2010年,要基本實現後勤保障社會化。
軍隊的後勤保障社會化包括生活保障社會化、通用物資儲備社會化、軍需品生産和部分裝備修理社會化、基建社會化和人才培養科研社會化。與國家機關等部門的後勤保障社會化不同的是,目前軍隊的後勤保障社會化工作主要是在軍以下領導機關,非駐紮部隊,和大中城市單位中進行。
王義華:軍隊的後勤保障社會化,不光是平時的保障,還有一個戰時的保障問題。戰時的保障首先保障打贏,怎麼樣隨時履行軍事職能,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們的軍以下部隊,暫時還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推行這項改革。
由於軍隊的特殊性,使軍隊後勤保障社會化有它自身的特點。尤其是野戰軍隊的後勤保障工作如何進行也在探索之中。近日,野外駐訓部隊,依靠地方政府的軍糧供應中心,實施了部隊在途中的快速飲食保障。
北京軍區某分部政委張喜科:過去我們部隊野外駐訓,吃飯靠自己埋鍋做,靠自己自帶乾糧。現在我們依託社會保障力量,能夠使我們的官兵及時吃上可口的飯菜,既節省了我們的時間,也為我們完成任務提供了支持。
目前軍隊後勤保障社會化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遇到了一些軍隊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有數萬名職工要分流,幾千名人士的水電氣熱要逐步併入市政管網,有幾千個基層單位遠離軍隊醫療機構,需要就近依託社會保障。有幾千個人要投入實行業務管理,有幾千個偏遠單位需要當地石油公司提供保障。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國家政策上的支持,為此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發佈了這個通知。
主持人:這個文件涉及的方面非常多,也非常細,那麼它引人注目的亮點在什麼地方呢?
王義華:一是納入,所謂納入就是這一次國務院中央軍委這個通知明確,要把軍隊後勤保障社會化納入國家和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
主持人:這個提法以前有過嗎?
王義華:以前沒有過,這是第一次。第二個就提供一些扶持的政策,這些扶持的政策主要是包括根據國家現行的有關政策,減免了一部分稅費,包括軍隊後勤保障社會化要改造的配套設施,要減免城市設施配套費,軍隊職工分流到地方的這一部分職工,過去的醫療、養老、失業保險、單位和個人沒有繳納的,一律視同繳納,軍隊、單位和個人不在補繳。所謂第三個亮點就是服務。
通知中規定了對遠離軍隊油庫(站)的部隊,各地石油公司要確定油料供應點。對遠離軍隊治療機構的軍人,由地方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對遠離公交站點的駐軍,有條件的城鎮要把公交線路延伸至營區邊界。對軍隊分流職工,地方勞動,人事部門要提供職業介紹,轉崗培訓,推薦就業等服務。
主持人:現在人們都説軍隊的後勤保障社會化這項工作,是利國、利軍、利民的。那麼假如説有一個老百姓問您,這工作還是主要是部隊的,跟我們老百姓、跟我們地方到底是有一個什麼樣的關係,您將會怎麼跟他説呢?
王義華:我想從大的方面説,軍隊推行後勤保障社會化,部隊搞精幹了,自己辦社會的包袱卸下來了,才長遠看可以減輕國家負擔,同時為能夠為老百姓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我手頭有一個資料,美軍計劃用七年時間把16萬個後勤崗位交給地方承包商來承擔,日本軍隊將現行的125個駐地,撤銷40%的同時,保留的駐地全部委託地方公司來管理。我想隨着改革的推進,我軍後勤保障社會化提供的就業崗位,不會低於美軍、日軍這個數字。總而言之,軍隊這一重大改革,絕對是一件利國、利民、利軍的大好事,這個文件的出臺,必將對改革産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這個通知為推進軍隊後勤保障社會化提供了有利的社會支持,使我們的部隊接觸了後顧之憂,卸下包袱,輕裝前進。
主持人:在採訪中王主任特別提到,一定要這裡感謝各級黨委政府和老百姓對於軍隊的支持,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不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軍隊的建設都離不開老百姓的支援。現在支持和幫助軍隊搞好後勤保障社會化的改革,是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義不容辭的責任。
責編: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