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中德建交30年 北京將舉行大型慶典活動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28日 17:55)

  新華網北京9月28日電 1972年10月11日,一個具有5000年曆史的東方古國與一個經濟發達的歐洲大國,在歷史的坐標上交匯。今天,中國與德國 ,比肩跨入人類第21個世紀,共同迎來波瀾壯闊的未來。

  中德建交以來,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和國際風雲的變幻,發展的速度、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

  中德兩國高層互訪頻繁,領導人保持密切聯絡和接觸,官方與民間建立起多層次的協調和合作機制,兩國文化、教育、科技、環保、司法等領域的交流日趨活躍,兩個偉大的民族也成就了信任與友誼。

  為期半個月的“中德建交30週年”大型慶典活動今天正式拉開帷幕,異彩紛呈的文藝劇目和展覽活動將為中國人開啟一扇門,通向萬水千山外一個有著獨特魅力的國度。  

  德國風情 原汁原味  

  公元1803年,一本用拉丁文寫就的手稿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的一所修道院中被發現,封藏了200首中世紀詩歌與音樂作品。一個世紀以後,德國音樂家卡爾奧爾夫在42歲時為這部名為“卡米娜布若娜”的手稿譜曲,創作出德國最經典的當代歌劇。

  而今,在中華世紀壇南側近200平米的舞臺上,德國藝術家正嘗試用中國文化對歌劇進行全新的詮釋:幽暗的命運,甦醒的自我,自然的饋贈,人生的終極。德國音樂大師的人文關懷融化在美酒與愛情的旋律中,與每一個孤獨的心靈共鳴,帶給中國觀眾全新的藝術享受。

  德國,在很多中國人眼中,是歐洲之旅中最具風情的一站,又或是濃烈卻又醇厚的黑啤。然而,如果你真正漫步在德國的都市、鄉村,班駁卻凝重的雕塑、家家戶戶窗邊的盆載,甚至街頭流浪的藝術家,都是一種韻味,一抹色彩。

  中德建交30週年的慶典活動就是要帶你去領略,慢慢地,走入德國農家小路邊的酒吧,和著爵士或民謠輕鬆地舞上一曲。

  本次活動邀請了米勒三重奏、黑色森林銅管樂隊、朋友與夥伴、生命樂團等德國知名團體,上演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創音樂。一位尚在校園中的爵士樂發燒友伍丹説:聽這樣的音樂是一種心靈的滿足和審美的愉悅。

  天天有精彩,處處見友誼。這是主辦此次活動的北京聯合動力廣告有限公司的理念,也是友情加盟此次活動的中國藝術團體的心願。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衍生而出的“金號角”爵士樂隊將在慶典期間每天推出一台演出,曲目既有國外爵士樂精品,又有《秋水依然》、《阿壩妹子》、《夢之歌》等一批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原創作品。

  此外,來自新疆的流行音樂家艾斯卡爾與灰狼樂隊也將帶來他特有的“中國拉丁音樂”,使用不為人熟知的新疆民族樂器。中國最出色的另類女聲張淺潛“和她的小提琴一起”,將演出她最擅長的音樂變奏,展示中國民間藝術家的前衛個性。  

  中德藝術 水乳交融  

  “我會一直拍下去,生、死、愛,是我的藝術作品的主題”——中德文化交流民間大使王小慧曾這樣對記者説。

  她的作品,是一個生命在真誠地欣賞和面對另一個生命;她的鏡頭,常常衝擊著人們的常識和審美,直面著深藏的靈魂。

  有人説,王小慧的攝影作品不僅要用眼看,而且要用耳朵——或者心靈傾聽,仿若聽見了無聲之聲。

  在她的系列作品中,藝術家全然不關注季候、環境、人為的外部因素,甚至不在意花朵的外在造型是橫斜還是亭亭玉立,而是直接地感受花朵最本來的生命材料、色彩、線條、肌理、光暈、以意境而論,這是攝影中的詩歌。

  羅爾夫斯A克林特則喚起了亞洲藝術作品的美學新觀念。他的作品深深透露著東方文化的痕跡,仿佛從西方美學的枝幹開出的一捧小花。各式各樣的“紙”,通過或厚重、或輕薄的質感,隱約訴説著從未與藝術家剝離的“東方情愫”。

  任榮,一個充滿矛盾的思想者,在旅居德國的生活中,尋找到藝術創作的靈感。他的作品所體現的衝突與交融,也恰恰是“東西合壁”的展覽主旨。

  德國畫家伊門道夫作品展:德國當代著名畫家和雕塑家。16歲時,還是中學生的他就在聯邦德國首都波恩舉辦第一個個人畫展。1963年,伊門道夫進入杜塞爾多夫國力藝術學院。他多次參加“卡塞爾文獻展”、“威尼斯雙年展”等著名國際性展覽,以其獨具匠心的藝術語言展現了德國當代繪畫及雕塑非同尋常的魅力。

  伊門道夫嘗試用富於表現力的現代藝術語言和多樣化的傳統藝術樣式來表達當代人的各种經驗和認識。在他的繪畫作品中,形象的含義是豐富的、多層次的。既有顯示內容,也有幻想世界;既有抽象變形的圖象,也有簡潔明快的符號,更有大膽的色彩運用。  

  科技合作 互利雙贏  

  帝森克虜伯,這個享譽世界的科技先鋒,在本次慶典活動中開闢專場,展示了磁懸浮高速列車的巨型模型。這是世界上最早研製成功的磁懸浮技術,也是德意志民族的驕傲。

  正在中國上海建造的磁懸浮列車示範段項目,既是世界第一條可投入商業運行的線路,也是中德經濟及高技術合作的突出典範。

  中德科技合作非常廣泛,涉及環保、農業、能源、通信、交通、醫療、材料等諸多領域。

  梅賽德斯奔馳原版一級方程式賽車也將首次亮相北京,集中體現德國汽車製造的尖端技術。

  本次活動還邀請了德國100余家企業和機構參與慶祝活動,旨在為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拓展業務,為準備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尋找合作夥伴,為中德兩國的技術合作開闢新領域。

  權威數字統計,自1982年中德簽訂技術合作協定以來,兩國技術合作發展較快。截至2002年6月,德國已向中國提供無償援助12。8億馬克,其中技術合作資金為9。5億馬克,佔74。2%。自2002年起,中德技術合作將優先支持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職業教育等領域和項目,與此同時,德國也是中國引進技術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01年底,中國批准從德國引進技術合同5421個,佔中國引進合同項目總數的11。9%。  

  中德友好 寄望青年  

  拙樸稚氣的美術課作品,是孩子心靈的直接寫照。那純凈自然的色彩、或粗或細的筆觸,展示著真實與真誠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

  中德青少年繪畫藝術展徵集了70幅12歲以下中國孩子的水墨畫作品和70幅德國青少年的美術作業,不僅展現了一個國家美術教育的面貌,也揭示了東西方審美的差異與趨同。

  變化無窮的水墨畫揮灑出中國人世代傳承的真性情,孩童對水墨不拘一格的運用也為德國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中國人感嘆于德國青年的創造力,他們利用多種工具、材料和種類繁多的當代藝術表現形式,有機地將藝術評價、藝術史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已經初具抽象主義、表現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雛形。

  提供作品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兒童藝術展是各國青少年建立友誼的良好媒介,更是成人交流與溝通的橋梁。

  據介紹,中德在教育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赴德國留學生人數已超過3萬。兩國在上海、天津、杭州、武漢等地開展職業培訓教育合作項目20多個。280多個中德高等院校進行了校際交流。  

  以文促商 大有可為

  企業文化及品牌展示成為此次慶典活動的重頭戲,這恰恰反映出中德友好合作關係中發展最迅猛的部分:中德經貿關係。

  全球化工巨頭之一的巴斯夫公司執行董事會成員麥德凡博士表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外國公司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競爭也更加激烈。更多地在華運用新技術,提高生産效率,可以在成本上擊敗競爭對手,確保自身地位。”

  另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大眾在中國建立的合資企業已成為中國最大、效益最好的合資企業之一,在中國汽車市場上佔有50%以上的份額。奧迪、桑塔納、捷達、帕薩特已成為中國汽車用戶喜愛的品牌。

  中國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在今年召開的中德經濟混委會上表示,中國把德國看作在歐洲最大、最可靠的合作夥伴。中方願意全面促進兩國在各個領域的經貿合作。

  德國是較早進入中國服務業市場的國家之一,許多德國銀行和保險公司都已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將嚴格依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做的承諾,進一步擴大包括證券、對外貿易、交通運輸和旅遊等領域的對外開放。中德兩國在服務業領域的合作大有可為。

  德國經濟部長維爾納米勒則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前途一片光明。入世將對中國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改善投資環境産生很好的影響。目前,德國在華投資的主要特點是生産型項目多,投資金額較大,技術含量較高。

  他同時指出,德國中小企業非常有意進入中國市場,參與競爭。德方希望中國能夠進一步改善法制和投資環境,更好地保護外國投資者的積極性。

  截止到2002年4月,德國已成為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建交之初,兩國貿易額只有2.74億美元。2001年中德的年雙邊貿易額已達235.3億美元,創歷史最高記錄。中德兩國貿易額佔中國同期對全歐貿易額的24.1%,對歐盟15國貿易額的30.7%。德國的著名大公司紛紛在中國投資設廠。德國船務、銀行、保險等服務領域的公司也已在華開展業務,並初見成效。

  數字統計,今年1至5月,雙邊貿易額達到99。5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同英國、法國和意大利貿易額的總和。德國是歐洲在華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01年底,中國批准德國在華投資項目共2701個,協議投資額134。1億美元,德國實際投資額70。7億美元。

  經貿的合作是實力的合作。中國與德國,已找到彼此的最佳契合。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之一。德國大宗和對外貿易協會預計,2002年德國外貿總額增幅將高於世界貿易增長4%的水平,德國出口將達6700億歐元,增長5%,進口將達5720億歐元,增長4%,外貿順差達980億歐元,增長11%,創歷史最高紀錄。

  而中國,在世界經濟低迷、世界市場萎縮的形勢下,繼續保持了7%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種種跡象已向世界表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並進一步擴大中國與包括德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經貿合作。  

  強強聯手 打造精品  

  關注本此慶典的組織者,人們不難發現幾個活躍在中國文化交流領域的名字: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北京聯合動力廣告有限公司以及活動的載體——中華世紀壇。

  成立於1997年的歌華,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的一座風向標。它的“3”+“2”經營理念和對文化産業的新銳理解,使之成為中國探索文化發展之路的先鋒。“3”是指“文化”、“傳播”、“科技”,它們是歌華發展的三大支柱産業。 “2”,是指“資本”、“創新”,它們是歌華發展的二大驅動力。對文化産業發展之路的探索、對文化産業發展得失的總結,使發展之道得以昇華。文化是資源、傳播是平臺、科技是手段、資本是關鍵、創新是靈魂。

  迄今,歌華集團已在中華世紀壇策劃了一系列的大型文化展覽,形成“世界文明”、“藝術大師”、“地方文化”、“現代藝術”、“科技文化”、“奧運主題”、“民族文化”、“社會教育”等八大系列,開創了北京文化會展業的新模式。

  聯合動力,意譯為合作與互動,正是這一立足國際文化交流的年輕企業的發展思路。每一場演出,都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每一種策劃,都遵循國際化的標準。

  歌華、聯合動力與德國商會的配合無疑使本次慶典具備了專業性、藝術性、國際化的特點,使之成為中德建交史上規模最大的德國在華交流活動。  

  篇尾語  

  亞洲與歐洲,兩塊富饒的土地,古老而深刻。人們身處其間,卻依然未知其底蘊。中國與德國,兩個友好的民族,相距遙遠而彼此吸引。

  德國大詩人歌德曾説:中國人在思想、行為和情感方面幾乎和我們一樣,使我們很快就感到他們是我們的同類人。

  中德建交30年慶典,引得世界的驚鴻一瞥。中德人民的相聚握手,必是傾情之作,更是開篇序曲。  

責編:張敏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