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走向輝煌】告別貧困 走向富裕
——中國扶貧開發取得輝煌成就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21日 20:00)


  央視國際消息(新聞聯播):1994年,中國政府決定從當年開始到2000年,用7年的時間解決剩下的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就是著名的“八七”扶貧攻堅計劃。

  7年以後的2001年5月,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央扶貧工作會議上莊嚴宣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已基本實現。這是全世界目前唯一一個有明確目標、明確對象、明確期限的國家扶貧行動綱領。

  中國社科院貧困研究室主任吳國寶:能吃飽飯,穿暖衣,這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一直追求的一個夢想,現在這個夢想基本實現了,它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中華民族做出的巨大貢獻,可以説它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壯舉,它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據一項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全世界的貧困人口已經超過13億,而且每分鐘又有20多人因為戰爭、疾病或經濟危機在陷入貧困。可是在我國,情況卻不同,我們正以每分鐘20個人實現溫飽的速度消滅貧困。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萊特娜:我認為,中國政府既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又把消除貧困問題作為重要目標的做法在世界上,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是獨一無二的。

  “八七”扶貧計劃的成功實現,是50年來中國共産黨堅定不移地提高人民生存與發展權,領導人民擺脫貧困走向共同富裕的集中體現。由於歷史、自然條件等原因,到1978年,當時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仍然有2億5千萬人口徘徊在貧困線下。經過體制創新和進一步解放生産力,到1993年仍然有8000萬達不到溫飽的標準。他們主要集中在我國自然條件極為惡劣、基礎設施極為缺乏、社會服務極為落後的西北、西南的深山區、石山區、荒漠區、高寒地區和邊疆地區。

  國務院研究室原副主任楊雍哲:解決這一部分人的(脫貧)問題,又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疆穩定,所以這少數人(的脫貧)問題,是涉及到一個中國全局性的大問題,所以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下決心制定“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在20世紀末基本上把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把它拿下來。

  黨中央國務院創造性地在八七扶貧中提出並實施了新的思路:由道義性扶貧向制度性扶貧轉變、由救濟性扶貧向開髮式扶貧轉變、由扶持貧困地區向扶持貧困人口轉變。徐永朝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的一名普通農民,他生活的地方是四川省自然條件最惡劣、人民生活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在“八七扶貧攻堅中”,通江縣從最初的給錢、給物發展到為貧困戶提供適合的種養殖項目,發展基金和基本技術,有效的增強了貧困地區自身的“造血”功能。從98年開始當地扶貧辦用小額貸款的形式給了徐永朝價值4000多元的香菇種子,讓他自己滾動發展。依靠縣裏的技術指導和自己的精心打理,4年間,香菇已發展到現在的2萬多袋。老徐的日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徐永朝:我去年種了11000袋香菇,純收入24000多元,比(以前)沒種香菇的時候(的收入增加了)10倍還要多,我今天能過上這樣好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和巴中一樣,從閩西老區到甘肅定西,從沂蒙山區到秦巴大地,通過“八七”扶貧計劃的實施,那些昔日的窮鄉僻壤變成了如今的富裕村莊。江澤民總書記多次深入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體察民情、訪貧問苦,並多次在扶貧的重要階段做重要部署和動員,這給扶貧工作以極大的鼓舞。智力扶貧、文化扶貧、春蕾計劃、希望工程節節開花,我國的扶貧方式從以前的政府自上而下單一扶貧變成了如今的全社會共同參與。眾人拾柴火焰高。到2000年底,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人口減少到3000萬,貧困發生率降到3%以下。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呂飛傑:到2002年,中央的扶貧資金已經達到了311個億,是1989年的8倍,1980年的30倍。

  當新世紀的篇章剛剛展開,黨中央又果斷提出,未來十年,我國將繼續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産生活條件,並對中西部老少邊窮地區,特別是一批扶貧任務大的縣給予重點支持,新一輪決戰貧困的號角吹響了。

  

>>進入相關專題:走向輝煌<<

責編:於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