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感受中國百姓生活十大變遷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15日 16:56)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盼小康,祖祖輩輩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風風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們身邊。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與每個老百姓的點點滴滴密切相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感受變化;在翔實的數字中,人們見證變遷。

  一、鼓起來的“錢袋子”

  生活變化: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人創造的新名詞“萬元戶”,幾乎成了家庭擁有鉅額財富的代名詞。而如今,“萬元戶”已經成為一個過時的歷史名詞。因為在中國家庭裏,特別是在城鎮家庭裏,“萬元戶”太普通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出的是幾何級數遞增的個人財富和家庭收入。

  數字印證:在農村,8億農民逐步走上富裕幸福的康莊大道。1990年至2001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2%。在城鎮,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13年間,國家先後7次提高工資,城鎮居民收入明顯增加。2001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90年實際增加了一倍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更為突出地反映在儲蓄存款的變化上。1989年底,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剛過5000億元。目前已超過8萬億元。

  二、降下來的恩格爾系數

  生活變化:過去,中國人見面的常用口頭語是“吃了嗎?”,現在很少能夠聽到。“吃”在中國人生活中所佔的分量越來越輕了。13年來,中國人越來越遠離圍繞吃、穿辛勤勞作的單調生活,日子不但過得殷實,而且越來越豐富多彩。

  數字印證:恩格爾系數,購買食物的人均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比重,判斷國民生活水平的國際指標。1990年,中國城鎮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是54.2%和58.8%。到2000年,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首次低於50%,進入小康水平。2001年,中國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又分別降到37.9%和47.7%。

  三、精起來的飲食

  生活變化:食不厭精,是中國人的夢想。在過去的十多年裏,中國人的膳食結構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主食消費量不斷下降,中國人的飯量越來越小;副食的消費量在攀升,中國人吃得越來越好。特別是城鎮居民食品消費已經擺脫過去以糧食為主的粗放消費方式,逐漸向講究營養、風味、療效、方便等集約消費方式轉變。

  數字印證:城鎮居民的人均糧食消費量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145公斤,下降到九十年代末的88公斤;農村居民則由260公斤,下降到250公斤。另一方面,肉類、家禽、鮮蛋、水産品、植物油的消費量成倍增長。居民營養攝取渠道上,來自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比重明顯提高,膳食營養狀況不斷改善。

  四、長起來的人均壽命

  生活變化:2002年6月18日,四川樂山五通橋區116歲的杜品華拿到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頒發的“最長壽的人”證書,正式成為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是一句古語。而今天,70歲的壽命,已經是平常的事情。社會安定,營養、保健、醫療等水平的提高,使中國人的壽命越來越長。

  數字印證:平均預期壽命是反映人類健康水平、死亡水平的綜合指標,其高低主要受社會經濟條件和醫療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從1990年到200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10年提高2.85歲,已達71.4歲,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歲,比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高7歲。根據英國、法國、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的資料計算,他們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從41歲提高到64.6歲,用了整整100年的時間,平均每10年增長2.36歲。

  五、大起來的住房

  生活變化:“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過去,一家三代擠在一間房子,並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中國的城市和農村,有著太多的舊房、筒子樓、危房。在擁擠的大城市裏,不少人感嘆:難有安居之地。過去的13年裏,危房改造工程、安居工程的實施,使不少人喜遷新居;住房制度改革,激活了房地産業一潭死水。老百姓的住房大了,心情舒暢了。

  數字印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只有6.7平方米,農村為17.8平方米。目前,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在10平方米以上,農村達到25平方米。與此同時,居住質量和配套性能不斷提高,基本普及了煤氣、液化氣。城鎮居民在傢具、住房裝飾、家庭設備等方面的消費支出也成倍增長。

   六、多起來的私人轎車

  生活變化:中國是個自行車的國度。站在街頭,滾滾而來的自行車流,曾經讓外國人感到驚訝。轎車的稱呼,意思是像轎子一樣的車,只有當官的才坐得起。13年前,沒有多少人敢奢望能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轎車。13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做起“轎車夢”,越來越多的人把這個過去看來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數字印證:從1998年開始,中國個人購車比例已經超過50%。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這一比例甚至超過70%。城市居民中,每萬人擁有轎車達到100多輛。中國個人汽車保有量從1990年的81.6萬輛增加到1999年的534萬輛,年均增長23.2%,遠高於全國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個人汽車保有量佔全國汽車保有量的比重從15%左右上升到40%左右。

  七、靚起來的衣著服飾

  生活變化:中華大地上涌動的姹紫嫣紅時裝潮,正是人民生活質量的生動寫照。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帶來了居民穿著消費的深刻變化:成衣消費比重明顯擴大,並且向中高檔轉變。城鎮居民衣著求新、求美,講究舒適、大方,“一季多衣”取代了過去的“一衣多季”。衣著消費的個性化特徵明顯。中老年青睞中高檔服裝,年輕一代追逐時裝潮流。不同品牌不同風格的專賣店琳瑯滿目,市場上國際名品比比皆是,“T”字臺上的風采隔日便成為街頭時尚。

  數字印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人們常用“西裝革履”來形容穿得好,如今,西服、皮鞋在中國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經高達90%以上。全國有88.7%的消費者更喜歡購買棉、麻、毛、絲等天然纖維面料的服裝。儘管衣著消費在消費總支出中的比重下降,但總量一直處在上升的趨勢,十多年來平均每年的增長量都在10%左右。成衣消費率從1995年的84.8%上升為2000年的93.6%,上升了8.8個百分點。

  八、高起來的文化程度

  生活變化:13年間,無論是政府還是個人,對於教育的投資和關注的熱情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畢業,甚至走上工作崗位,各個階段的教育始終相伴。今天,不僅大學生越來越多,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研究人員等也明顯增多,中國人受教育的程度在快速提高。

  數字印證: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畢業升學率從1990年的74.6%上升到2001年的95.5%。從1990年到200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人數由60.9萬人增加到268.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3.4%提高到12%。高等教育開始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邁進。

  九、熱起來的假日旅遊

  生活變化:13年前的中國人,既沒有太多的閒錢,也沒有太多的閒暇,節假日要麼呆在家裏,要麼走親串友。即使出去走一走,活動的半徑也很小。而今天,一到“黃金周”,長城內外,大河上下,遊人如織。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人還“週游列國”。旅遊正成為中國人的新時尚。

  數字印證:1989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只有2.4億人次。到2001年,達到7.8億人次。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公民出境人數只有300萬人次。到2001年,達到1213萬人次。廣大居民用於旅遊的支出逐年增加。2000年城鎮居民人均旅遊支出比1995年增長167.6%。

  十、快起來的通信方式

  生活變化:十多年前,寫封家信,是大多數中國人與親人的交流方式。奢侈一點,到郵電部門打個長途電話。今天,一年不寫信的人,不在少數。人們的通信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便捷,不僅家裏的電話可以隨時撥打,還可以掏出手機發個短信息,打開電腦發封電子郵件,信息溝通變得如此容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迅速縮短。

  數字印證:13年前,家裏裝一部電話,還是被人羨慕的對象。但到今年7月底,中國固定電話用戶數已突破2億戶,位居世界第一。1988年我國剛剛開通移動電話業務,到今天手機的用戶數達到1.8億戶,雄居世界榜首。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知道“上網”為何物的人恐怕寥寥無幾,現在中國平均每週至少上網1小時的公民已經超過45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三位。(趙承 韓振軍)

責編:楊潔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