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我國政府今天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持續發展國家報告》。這份報告是為迎接今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根據聯合國第55屆大會的要求編寫的。
報告全面介紹了我國在社會經濟發展、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源管理、地方21世紀議程、公眾參與等方面的行動和成就,闡述了我國進一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部署和政策措施。
1994年我國政府發佈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系統地論述了我國經濟、社會與環境的相互關係,構築了一個綜合性的、長期的、漸進的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框架。
我國初步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法律體系。截止到2001年底,國家制定和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律1部,環境保護法律6部,自然資源管理法律13部,防災減災法律3部。與此同時,加強了可持續發展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和實施監督。國務院制定了人口、資源、環境、災害方面的行政規章100余部,為法律的實施提供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制度。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成立了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在法律起草、監督實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加大了資源、環境、災害領域執法力度,堅決查處各種違法和犯罪的行為,法律的權威性顯著提高。
我國十分重視通過國家發展計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九五”計劃明確提出可持續發展是中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投資達到3800億元,比上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增長了1 .75倍。“十五”計劃具體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各領域的階段目標,並專門編制和組織實施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重點專項規劃,除此之外,在社會和經濟的其他領域也都全面地體現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政府加強了推進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組織協調力度。1992年,我國政府成立了由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的跨部門的制定《中國21世紀議程》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指導各部門制定了行業的21世紀議程或行動計劃。2000年,制定《中國21世紀議程》領導小組更名為全國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領導小組,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擔任組長,科技部擔任副組長。領導小組在《中國21世紀議程》基礎上,組織有關部門編制了《中國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確定了21世紀初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行動計劃。
通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産業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進展;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了控制;單位GDP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還沒有擺脫粗放型增長方式,人口、資源、環境的壓力始終存在。因此,我們要繼續堅持以人為本,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線,以發展經濟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以科技和體制創新為突破口,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和競爭力,全面推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為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報告對國際社會在環境與發展領域的活動進行了評價,進一步闡明了我國對可持續發展相關國際問題的基本原則和立場。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召開及大會所達成的共識,標誌著國際社會對環境與發展問題認識的深化。大會一致通過的《裏約宣言》的27條原則,成為國際環境與發展合作、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方針。大會所通過的《21世紀行動議程》成為在世界範圍內實現可持續發展、開展國際環境與發展合作的框架文件。10年來,儘管全球可持續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全球環境惡化的趨勢並沒有得到扭轉,對發展中國家不利的外部環境未能得到顯著改善,多數發展中國家仍被經濟和社會問題所困擾,貧困問題遠未得到解決,嚴重制約了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努力。環發大會倡導的全球夥伴關係還遠未實現,環發大會上形成的全球合作的勢頭下降。這些都與《21世紀行動議程》確定的目標差距甚遠。
為此,我國主張:(1)國際社會應該做出切實努力,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改善發展中國家在債務、貿易、資金等領域面臨的困難處境,併為其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援助;(2)發達國家應在解決本國環境問題的同時,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新的、額外的資金,並以優惠條件轉讓環境無害化技術;(3)各國有權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道路,根據需要開發利用本國的自然資源,同時,各國在開發利用本國自然資源的過程中,也應防止對別國環境造成影響;(4)在重視一些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同時,需要優先考慮區域性的環境問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水資源短缺、城市空氣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自然災害和生態破壞等問題。
我國政府對這次世界首腦會議及國家報告的編寫工作十分重視。經國務院批准,于2001年7月成立了以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外交部、科學技術部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為核心單位、有關部門共同組成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中國籌委會。中國籌委會于2001年8月成立了國家報告編制領導小組、工作組和專家組。報告的編寫得到了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的大力支持。在報告的編寫過程中,採取了多種方式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特別是充分徵求了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