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 記者從黃河水利委員會了解到,國務院最近批復的《黃河近期重點治理開發規劃》提出,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將於2010年左右開工建設,讓長江給黃河補水。
黃河流域屬資源性缺水地區。近年來,由於全流域乾旱,來水減少及經濟發展用水增加,黃河用水已超過黃河水資源的承載能力。
黃河水利委員會調查表明,黃河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580億立方米,而到上個世紀90年代,流域內年均耗用河川徑流量達307億立方米,黃河缺水嚴重。預計到2010年,黃河上中游地區正常來水年份缺水將達40億立方米,中等枯水年份缺水將達100億立方米。
因此,適時啟動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補充黃河水源不足,對支持黃河流域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恢復、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從長江上遊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金沙江引水到黃河上遊,年引水量為170億立方米。
一期工程規劃從雅礱江和大渡河間的5條支流引水到黃河上遊的賈曲,年引水量40億立方米,引水工程總長度260公里,其中隧洞244公里,明渠16公里,通過開鑿長隧洞穿越巴顏喀拉山長江黃河分水嶺,自流到黃河,靜態投資469億元。
二期工程規劃從雅礱江幹流調水50億立方米,三期工程規劃從金沙江幹流調水80億立方米。
一期工程完工後,二、三期工程輸水線路都從一期工程近旁集中通過,可以利用一期工程的地質資料和臨建設施,加快工程建設。
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介紹,早在1952年,黃河水利委員會就開始進行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線路查勘,在後來的50年中,共組織了上千名專家、技術人員到青藏高原查勘、研究,完成了數百份工程和研究報告。
2001年5月,《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綱要及第一期工程規劃》通過了水利部組織的專家審查。《規劃》的特點為:在低海拔地區建引水口,以隧洞自流引水為主。雖然輸水距離比從高海拔地區引水有所增加,但降低了施工難度。整個工程將按“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遠及近”的原則,分步實施。
李國英説,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在黃河治理開發中也起著重要作用。黃河補水後,不僅能增加下游河道沖刷,遏制河床淤積抬高,還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黃河斷流問題。(林嵬 劉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