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走近中國GDP ——訪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許憲春  
08月07日 22:59

    每到一個季度或者一年結束,中國的GDP(國內生産總值)就成為國內外廣泛關注的宏觀經濟指標。中國的GDP是如何形成的?中國GDP的精確度有多高?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許憲春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從GNP到GDP

    問:中國GDP核算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答: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是産生於前蘇聯、東歐國家的物質産品平衡表體系的國民收入GNP。

    改革開放以後,非物質服務業獲得了迅速的發展。適應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1985年3月,國家統計局向國務院提交了《關於建立第三産業統計的報告》,陳述了開展第三産業統計和國內生産總值核算的必要性。國務院批准了這個報告。當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在繼續做好國民收入核算的同時,抓緊建立國內生産總值核算。統計部門于當年建立了國家和省兩級國內生産總值核算制度。

    問:GDP在國民經濟核算中的地位是如何演進的?

    答:在建立國內生産總值核算初期,中國仍以國民收入指標為主,以國內生産總值為輔,用於補充前者不能反映非物質服務業生産活動成果的不足。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宏觀經濟分析和管理部門對國內生産總值這一宏觀經濟指標更加重視。針對這種情況,國家統計局不斷加強國內生産總值核算,使之從附屬指標上升為主要指標。1993年,正式取消國民收入核算,國內生産總值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

    GDP要過四道關

    問:國家統計局發佈的GDP是如何形成的?

    答:中國年度國內生産總值數據的形成經歷以下幾個過程:初步估計過程、初步核實過程和最終核實過程。

    初步估計過程一般在次年年初進行。這時,年度國內生産總值核算所能得到的資料較少,基本上以國家統計局有關專業司提供的主要專業初步統計資料(快報)為基礎,進行估計和推算,它有待於獲得較充分的資料後進行核實。

    初步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第二季度進行。這時,國家統計局各專業年報統計資料、國務院有關部門年報統計資料和部分行政管理資料陸續獲得,但是大多數行政管理資料和會計決算資料尚不能獲得。因此,與初步估計數據相比,初步核實所獲得的國內生産總值數據更準確些,但相應的數據尚需進一步核實。

    最終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第四季度進行。這時,年度國內生産總值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蒐集到的資料基本齊備。與初步核實數據相比,依據這些資料計算出來的國內生産總值數據顯然更準確些。

    問:經過以上三個過程的GDP是否就是確定不變的數字?

    答:年度國內生産總值數據的確定過程除了經歷初步估計、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過程外,還有可能進行歷史數據調整過程。當出現下述情況或下述情況之一時,將對國內生産總值的歷史數據進行調整:發現或産生新的資料來源,與原有的資料來源相比,新的資料來源在數據方面有較大的變化;國內生産總值核算的有關分類發生變化等等。

    追求更加準確的GDP

    問:為了追求更加準確的GDP,國家統計局近年來進行了哪些改革?

    答:改革首先從調查方法入手。傳統統計調查方法以全面報表為主。全面報表的統計調查增加企業的負擔,也難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近年來,國家統計局努力推行抽樣調查方法。例如,對糧食産量、棉花産量、規模以下工業等陸續採用了抽樣調查方法。這些抽樣調查數據對於提高國內生産總值數據的質量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問:統計匯總方法和統計調查的範圍是否也有較大的變化?

    答:傳統的統計調查數據基本上採用的是逐級匯總的方法。統計調查數據在層層匯總過程中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近幾年,國家統計局對一些重要統計報表或重要統計數據採取超級匯總的方法,即由基層單位將統計數據直報國家統計局,由國家統計局直接匯總全國數據。通過這種方法,盡可能地排除某些地方對統計數據的人為干擾。近些年,國家統計局不斷擴大統計調查範圍,彌補統計調查缺口。例如規模以下工業曾經不在國家統計局系統的直接統計調查範圍之內,這部分數據取自有關管理部門。國家統計局從1999年開始對規模以下工業進行抽樣調查。



責編:水晶石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