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少數民族省區在實踐“三個代表”中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07月14日 18:43

    近幾年來,我國少數民族省區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過程中,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轉變觀念、開拓創新,使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少數民族省區的歷史變遷表明,忠實實踐“三個代表”思想是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

    基礎設施面貌一新

    寧夏鹽池縣三道溝村離鄉政府所在地雖然只有5里路,但前兩年沒通公路,中間隔著三道深溝,各族群眾往來步行需1個小時。現在,鹽池縣已實現村村通公路,不少農戶買了摩托車。騎上摩托,過去1個小時的路程用不了10分鐘。

    世居西部邊遠閉塞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近幾年來都目睹了這種交通狀況的變化。

    去年,新疆公路建設完成投資20億元,新增公路通車里程678公里,使全疆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7萬多公里。如今,新疆已形成了由高速公路、縣鄉公路、沙漠公路以及邊境口岸公路織成的龐大交通網;“鋼鐵巨龍”穿越廣袤的戈壁荒漠,不斷向綠洲重鎮延伸,北疆鐵路、南疆鐵路和蘭新鐵路復線,搭起了新疆鐵路運輸網絡的基本骨架。目前,新疆航空早已告別“飛機螺旋槳、航線不出疆”的歷史,開通了69條國內及國際航線,航線總里程15萬公里。

    不僅是交通,2萬公里的通信電纜貫穿天山南北,一個多方向、大容量、高速率的數字幹線傳輸網的形成,使新疆與世界的聯絡瞬間即可實現。

    今天的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移動電話、固定電話已大量進入尋常百姓家。電視、廣播信號穿越千山萬水,給邊遠地區帶去了現代文明的各種信息。

    世代生活在烏蒙山深處的貴州省水城縣營盤鄉的鄉親們,如今終於看見了長龍般的火車。自從水柏(六盤水至柏果)鐵路穿山破嶺修建到這裡並在去年底全線鋪通試營運後,這個山鄉有80多個村民組也配套通了公路。

    貴州煤炭資源極為豐富,新建鐵路大多通過資源富集而邊遠的連片貧困地帶。鐵路修到苗家寨,村村寨寨喜歡顏,不少地方由閉塞山區變成了交通要衝。

    脫貧解困奔小康

    19歲就參加遊擊隊的老幹部李少慶,經歷了百色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全過程。這位今年已經72歲的老人,用山歌表達了對實踐“三個代表”思想的感受:“‘七一’講話記心中,香蕉芒果滿田垌,共唱山歌學‘講話’,中國奔向現代化。”

    如今,廣西已從糧食短缺地區,變成了特色農産品大省,是我國最大的水果、甘蔗産地,重要的“南菜北運”基地,少數民族群眾的收入不斷提高。

    記者近日在廣西邊境線上看到,自治區政府近幾年來實施的興邊富民工程,使邊境地區的面貌煥然一新。長達1000多公里的邊境公路已經貫通,一排排邊民新居已經落成,夜晚的邊寨山村亮起了電燈……

    寧夏西海固自古“苦瘠甲天下”,十年九旱,“水比油貴”。自治區為解決山區人畜飲水困難,近年間在扶貧開發中先後實施了“生命工程”、“母親水窖”等項目。西海固地區目前已有23萬多眼水窖,僅去年秋天就蓄積窖水614萬立方米。有關部門測算,這批蓄水能夠保證全地區人畜用水,並能用於冬春的灌溉。

    在農村“三個代表”學教活動中,寧夏形成了各級幹部為民解難題、辦實事的熱潮。青銅峽市先後清理整頓向農民收費項目117項、停止收費22項,為農民減負30%。吳忠市利通區扁擔溝鄉積極幫助農民發展訂單農業,先後與西安養生集團合作,落實菟絲子3000畝,每畝增收1500元;與大連外貿聯絡,向日本出口大根蘿蔔,每畝增收1200元。

    據介紹,去年寧夏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544元,較上年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扭轉了近年來低速徘徊的局面,達到1823元,較上年增長5.7%。

    走進西藏自治區貢布江達縣農民貢覺次仁的家,看到客廳裏擺著大屏幕彩電、VCD機、音響等,毫不遜色于城鎮家庭。貢覺次仁的生活,是藏族群眾生活普遍提高的一個縮影。

    去年,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141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現金收入比例提高到40%左右。全區五成農牧民已由溫飽邁向小康。

    重點工程建設結出碩果

    在實踐“三個代表”思想過程中,西部少數民族省區圍繞發展生産力的要求,啟動了一項項重點建設工程,為西部地區的發展增添了後勁。

    3年來,國家在青海安排了4項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青海省又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資源開發,相繼安排了8項重點項目、65項一般項目。

    國家重點工程澀寧蘭天然氣長輸管道已于去年10月正式建成投運;世界矚目的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青藏鐵路全面開工,工程進展順利;新增100萬噸生産能力的青海鉀肥工程全面啟動。在國家項目帶動下,甘青高速公路西寧至平安段建成通車,結束了青藏高原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

    貴州省具備電力建設“水火互濟”的獨特優勢,成為“西電東送”的主力省。目前,貴州已有洪家渡水電站、黔北電廠、納雍電廠、安順電廠二期工程、貴州至廣東直流輸電工程、貴州至廣東交流輸變電工程等9個電源點和電網項目陸續開工興建。此外,一批新的電站建設項目正在緊張籌備。“十五”期間,貴州將新增裝機容量800萬千瓦,其中裝機400萬千瓦的電量將送往廣東。

    西部大開發喚醒了沉睡的資源,電力建設成為廣西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建設的龍灘水電站是僅次於三峽水電站的亞洲第二大水電站,待2011年全部建成投入營運,預計當年將拉動廣西經濟增長8%以上。

    雪域高原已建起大小電站400多座,年發電量達7.3億千瓦時,全區7個地市和多數縣已經解決生産、生活用電問題。西藏近年來還積極開發地熱、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目前全區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2000多千瓦,建成了7個規模較大的縣級太陽能電站。

    經濟結構日益優化

    內蒙古自治區各級領導幹部在“三個代表”學教活動中,以提高思想認識為重點,對照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省市找差距,思想觀念産生了新的飛躍。如今,內蒙古人“思想活了、辦法多了、步子快了”。

    近兩年來,呼和浩特市抓住地處土默川平原水草豐美的地理優勢,著力打造綠色乳品工業,目前已扶植起伊利、蒙牛、奈倫等一批龍頭企業,並帶動了奶牛養殖戶、飼料種植戶的發展。通遼市通過引資合作,全市形成了一批肉、乳、糧加工龍頭企業,促進了農牧業産品的轉化,同時這個市將制藥、制糖、牧機、化工等10多家企業成功轉讓給國內知名企業,盤活了大量存量資産。

    尤為可喜的是,內蒙古已經涌現出“鄂爾多斯羊絨衫”、“仕奇西服”、“伊利”乳製品等一批名牌産品,形成了“創一個名牌,興一片産業,帶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産業發展新格局。

    新疆近兩年來大力發展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種植業、養殖業和綠色食品産業。今年初,“新疆優質棉基地建設”工程已全面啟動,10年後將建成全國最大的優質商品棉基地。北方最大甜菜糖生産基地和全國最大的啤酒花、番茄醬生産基地已基本建成。

    在西部大開發的促動下,青海依託優勢資源積極培育特色産業,以水電、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鹽湖化工為代表的支柱産業正在逐步壯大;中藏藥、新型建材等新興産業開始起步,生産規模快速擴大;高原旅遊業也開始興起,正在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農牧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設施農業規模不斷擴大,並開始向産業化方向發展。

    寧夏自治區關閉淘汰了紡織、制糖等一批劣勢企業,有色金屬、生物制藥、石油天然氣化工和農副産品加工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以鉭鈮鈹、金屬鎂合金等為代表的新材料,以鉭電容器、小巨人機床為代表的光機電一體化産業,以苦參素注射液、枸杞王膠囊等為代表的特色醫藥産業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

    去年,西藏種植業取得連續第十四個豐收年。全區基本實現糧食自給目標後,各地穩步推進種植結構調整,適當調減低品質小麥種植面積,加大優質品種的推廣力度;調高蔬菜等經濟作物的比例,豆類、瓜果、中藥材、花卉等開始實現規模種植。

    讓西部山川更秀美

    由於生態系統極為脆弱,加快生態保護和建設已成為新疆各族群眾的共識。一個總投資達110億元的“新疆兩大沙漠邊緣地區防沙治沙工程”已經啟動,並將在2010年完成。

    在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繼續進行的同時,新疆在今後10年中將重點實施塔裏木河中下游生態環境治理工程、艾比湖區域生態保護整治工程、烏魯木齊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等幾項重大工程。

    青海省以退耕還林還草為重點,大力開展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東部乾旱山區的小流域治理、環青海湖地區的生態治理、柴達木地區的荒漠化治理和“三江源”地區的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現已開始全面啟動。

    退耕還林還草使寧夏的貧困群眾受益非淺。全區前兩年已退耕70多萬畝,今年將達到80萬畝,每畝地國家無償下撥100公斤糧、50元錢。過去是農民開荒種糧,破壞生態;現在是農民增收,保護生態。

    內引外聯添活力

    雲南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礦業、旅遊方面與東盟國家開展合作。現在,東盟國家已成為雲南開展經貿合作、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夥伴,同時東盟國家在雲南的投資也不斷增加。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近年來雲南省分別在面向越南、老撾、緬甸的河口、磨憨、瑞麗三個口岸設立了邊境貿易區。

    地處亞歐大陸橋橋頭堡的新疆,現已形成了陸橋沿線和邊境沿線“兩線開放”的格局。利用地緣優勢加快外引內聯步伐,使新疆開始從傳統的內陸型經濟向外向型經濟轉變。目前,全疆已有16個口岸對外開放,同時還開放了一批城市,一批依託優勢資源的新型外向型企業在天山南北紛紛崛起,産品開始打入國際市場。

    內蒙古在“三個代表”學教活動中,各級幹部和各族群眾的思想觀念得到更新,全區的招商引資形勢十分喜人。2001年全區從國內外引進資金到位184億元,極大地促進了地方特色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錫林郭勒草原過去雖有畜牧業優勢,但長期形不成有規模的深加工企業,近年來他們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畜産品深加工、生物製品、牛羊胚胎移植和生態旅遊開發項目,吸引了自治區外的3.3億元資金。



責編:慕泉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