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一直是參加今年人代會的西部代表們牽心的一個話題。
節省投入,前景看好
中國科學院寒旱所所長姚檀棟代表説,我國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差距並不十分落後,信息革命應該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對於貧困鄉村其實更具有現實的意義。
黃羊川鄉是甘肅省古浪縣的一個貧困鄉,農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060元,但是這個鄉的職業中學在外界的幫助下,建設了自己的網站。每天,學校僅有9台電腦的“網吧”向學生免費開放兩個小時。同學們利用互聯網,開始為自己的作文收集更多的資料,也學會了利用電子郵件這種比較快速的信息傳播方式。
代表們認為,西部貧困鄉村以低成本的方式擺脫教育落後的面貌,信息化將起很大作用。
蘭州大學校長李發伸代表説,西部地區總體師資水平低,至今仍有很多農村主要依靠水平低的代課教師。要在每個鄉村中學或小學都配上大專以上的公派教師,僅工資支出就要翻好幾番。如果能利用網絡,像黃羊川這樣的學校就可以在增加盡可能少的師資成本的同時,得到發達地區學校的教學資料。
百年樹人,不能只看眼前
對黃羊川教育的信息化,大家看法各不相同。侯殿祿代表説,黃羊川職業中學的老師們在教授互聯網知識時,主要講授網頁製作,電腦打字,給資助自己上學的外地人發電子郵件等初級水平。因為擔心學生接觸到“色情、暴力、反動”等網上不健康的內容,不敢將搜索功能講給學生聽。
趙金保代表和李發伸代表則認為,要促使教師、校長的觀念轉變,既然有了互聯網,就有義務教給他們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有責任傳授學生對有害事物的判斷力。讓嬰兒從無菌箱裏走出來,也許身體會更壯。對貧瘠落後封閉的鄉村,信息化更革命性的意義是觀念的開放,能了解更多的外部世界。
李發伸代表隨手拿出一份資料説,西部開發,開發人力資本最合算,即投資在教育上是最合算的。據調查,如果普及初等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每提高一個千分點,人均GDP的年增長率可以提高0.35至0.59個百分點。
農村教育信息化,師資是關鍵
趙金保代表説:“信息技術要發揮作用,實現跨越式發展,從根本上講,離不開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師資力量薄弱就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他翻開自己的筆記本説:“甘肅到2001年底,全省有1979所中學,僅有1129名信息技術課教師,17000所小學中僅有425名這樣的老師,並且這些師資力量的總體素質還比較低。”
來自西北農村的董淑芳代表插話説:“我們村雖然沒有電腦,但是大家對於信息已經非常重視。我們臨洮縣就有一個農民自己建了一個網站,通過網上交易把土豆賣到了廣州。現在我們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沒老師教我們。如果有這樣的專門師資力量,估計農村會有很多人學電腦,用電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