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教練:經驗與裝備比勇氣更為重要
08月23日 11:06

    1997年8月中旬至10月初,現中國國家登山隊教練次洛作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隊的一員,曾經前往西藏,攀登位於聶拉木縣境內的希夏邦馬峰。當時,地大登山隊希望成為第一支衝頂海拔8000米以上高山的大學登山隊。記者本人當時曾隨隊採訪。

    5年後的現在,北京大學登山隊5名同學在希夏邦馬峰西峰遇險。兩名學生遇難,3名學生失蹤。

    次洛現在新疆,剛帶領一支登山隊回到烏魯木齊。他説5名隊員中,他和雷宇同學比較熟,其他的幾位也見過面。這次北大登山隊出發前,專門到北京國家登山隊懷柔訓練基地,諮詢關於希夏邦馬峰的情況。

    次洛教練介紹,希夏邦馬主峰海拔8012米,在全世界海拔超過8000米的14座山峰中,位於最後一位。但是,在某種意義上,它的攀登難度,比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還要大。這次北大登山隊攀登的希夏邦馬峰西峰,海拔7292米。

    希峰大本營海拔5000米,與頂峰的海拔高差大於珠峰,攀登路線更長,地形也較珠峰更為複雜,在登山路線上要經過冰塔林、雪崩區和不少暗裂縫。這意味著,攀登這座山,除了體力之外,登山隊員的經驗、充足的物質保障、先進的裝備,都是極其重要的條件。

    次洛説,今年西部的很多高山降雪都大於往年,這無疑給登山隊造成了更大的困難。

    據西藏登山協會方面向新華社記者的介紹,北大登山隊抵達拉薩後,登山協會當時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七八月份由於氣溫偏高、雨水多、能見度差、山上積雪不牢固,安全隱患較大,不是登希峰的最好季節;二是建議他們聘請經驗豐富、了解山上情況的高山嚮導和技術顧問,以及租用海事衛星電話,便於聯絡。但隊員們是利用暑期來登山,時間沒有辦法更改,至於後兩個建議,也由於資金有限等原因未能採納。

    5年前,地大登山隊也遭遇過類似的問題。贊助費用不夠,必要的物質裝備和技術裝備不到位;協作人員太少,運輸、修路等對隊員的體力消耗過大;運輸力量跟不上,導致前進營地以上的幾個營地,很長一段時間隊員只有方便麵可吃;天氣情況不盡如人意,雪大風大;隊員經驗不足,兩三個老隊員帶著十來個沒有經驗的新隊員,要交待的事太多……

    那一次,地大登山隊在距頂峰不到200米的地方,決定下撤。因為天氣惡劣,而且隊員的體力不能保證在登頂後還能安全下山。當時,作為隨隊記者的我,和不少隊員都覺得不甘心,很為那次活動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而惋惜,但是現在想起來,那個決定無疑是正確的。還有什麼能比生命更重要呢?

    次洛説,登山本來就是危險系數很大的一項活動,在山上,不可知因素太多太多。任何看似細小的疏忽或錯誤,都可能釀成悲劇。而準備的不充分和經驗的缺乏,也會讓危險變得更大,尤其不能為了登頂而登頂。那一年在希夏邦馬,隊員也遇到過雪崩和在途中滑墜的險情,好在都沒有造成生命危險。而這一次,北大的同學卻沒有這麼幸運。

    最近一些年,登山作為一種被越來越多人了解和喜歡的戶外活動,參與其中的人日漸增多。登山愛好者遇險的事情,也時見報端。

    對於喜愛這個項目的人來説,它是對自我的挑戰,對極限的挑戰。“因為山在那裏”,總有嚮往的人們會去,也總有一些人,可能就因此而永遠地留在那裏。

    熱愛登山的人,一定都曾經思考過危險甚至死亡的問題。可是,真正的登山者,絕不是輕率對待自己生命的人,因為,登山的意義不是拿生命去冒險,相反,他們會盡一切可能,降低和避免危險發生的可能。

    就如一位曾經登上世界各大洲最高峰的登山者,對登山意義的闡釋,他説:“在登山中,最讓人激動的,不是登頂的瞬間,而是下山後看見第一片綠色的瞬間。”


    
    

責編:辛梓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