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愛樂柏林愛樂大廳鳴奏終曲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1日 11:28)
CCTV.com消息(記者王晉福報道):當地時間3月30日晚,中國愛樂樂團在世界著名的柏林愛樂音樂廳舉行世界巡演的最後一場音樂會。在德國人心目中,柏林愛樂樂團、柏林愛樂音樂廳是他們的驕傲,因為他們是以音樂為主流文化的國家,他們把音樂滲透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僅柏林城就有20萬音樂工作者,佔這個200萬人口城市的十分之一。有四、五個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有三個最頂級的歌劇院,有上百個樂隊,足以看出音樂是他們文化生活的最重要的一個部份。
如果把在北美和歐洲二十幾場演出權當是中國音樂家面對西方主流社會觀眾和評論界的一次次考試的話,那麼在柏林這個音樂之邦的這最後的演出,就是又一次大考。
放眼當晚的愛樂大廳僅有少數虛席,幾乎全德國的交響樂團總經理悉數到場,柏林愛樂來了一大批樂手,臺上的愛樂藝術家心裏不免有幾分忐忑,因為這畢竟是世界第一廳,第一團和産生過卡拉揚、阿巴多及西蒙拉特的地方,用愛樂藝術總監余隆的話説,這兒的氣場壓力足以讓人窒息。
九十分鐘的演出仿佛帶領人們走過了一個時代,出自中國藝術家的音樂,他們的氣勢、力度、技術和中國式的浪漫美感完全震撼了驕傲的德國觀眾。以古典音樂為驕傲的德國人終於領略了中國人的音樂才華。柏林愛樂的經理情不自禁:中國愛樂深深地觸動了德國人那根對古典音樂已經毫不敏感的神經,因為他們認為,他們在這方面的地位永遠不可動搖,從沒有任何外國樂隊能使他們興奮起來。在雷動的掌聲中,余隆帶領愛樂為2000多名執著的聽眾加演了具有濃郁中華民族韻味的弦樂曲《良宵》。走下舞臺的愛樂藝術家含著眼淚互相握手擁抱,為在柏林的成功道賀,為整個巡演成功道賀。也許深深沉浸在成功後的興奮和疲憊中的他們還不能理解這次巡演的深遠意義,但他們質樸地知道自己所付出的藝術和艱辛是值得的,因為他們已經完成了一個神聖的使命,這使命在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納的國家達到輝煌的頂峰。眾多世界級音樂大師的祝賀對此作了印證,在舊金山,歌劇院藝術總監麥克蒂爾森•托馬斯演出後,第一時間趕到後臺向指揮余隆祝賀;在費城,費城管弦樂團藝術總監艾森巴赫就愛樂所代表的中國交響樂的驚人發展與余隆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表示再度訪華的願望;在多倫多,夏爾迪圖瓦在達拉斯看到對愛樂的報道,專程趕來對余隆表示祝賀,表示希望能有機會指揮中國愛樂;在柏林,音樂會後的次日一早,柏林歌劇院總監巴倫勃依姆就把祝賀電話打到余隆的手機上。當日下午,柏林愛樂總監西蒙•拉特在愛樂音樂廳會見了余隆和中國愛樂副團長李南,表示最熱烈的祝賀,並期望今年他帶領柏林愛樂去北京時能再次見面。
當中國愛樂在柏林愛樂廳奏完最後一曲的時候,世界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這個完成壯舉的團隊四十天環球的光輝歷程。有人甚至在想,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有過這樣大規模的巡演嗎?儘管他們出發前在國內有任務重,日程安排複雜,準備時間短等諸多困難,到國外後又有空中、地面長途奔波造成的隊伍疲勞,政治制度、人文環境不同造成的種種變故,但年輕的中國愛樂面對千難萬險而意志彌艱,輾轉幾萬公里,縱橫七個國家二十幾個城市,演出二十三場,觀眾四萬餘人,歷時三十八天,終於完成了這個偉大工程。它表明,愛樂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改革開放的中國不僅能夠在物質領域以驚人的速度取得偉大的經濟成就,也能在精神領域以駭世的步伐取得偉大的藝術成就。愛樂是宣傳隊,它用西方的傳統藝術形式向全世界講述了一個中國的故事,向各國人民展示了中華民族崇尚友誼、渴望交流,既珍視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又尊重他民族的精神遺産的寬廣胸懷。愛樂是播種機,它向全世界海外的華人再一次灑下了愛國主義的種子,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他們從此抱定了學成回國效力的決心。總之,中國愛樂的世界巡演是以展示中國交響樂水平的驚人崛起,昭示西方樂團在古典音樂舞臺上統治地位的動搖,以在文化、藝術以至政治、外交上取得前所未有的大範圍積極成果而告結束的。
責編:芊川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