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電視的過去與現狀
【中國吉祥0】各位嘉賓,您們覺得在音樂電視這種形式還未進入中國之前,我們的音樂傳播狀況如何?而有了音樂電視之後有是一種什麼情形?
【嘉賓于丹】 在音樂電視出現之前,音樂只是用來聽的,有了音樂電視以後,視覺和聽覺變成了雙飛的翅膀,音樂電視的傳播更大眾化,也更市場化,在流行文化中所佔的位置比純音樂的傳播要加強了很多。
|
|
|
嘉賓何曉兵 |
【嘉賓鄭浩】 我覺得音樂電視在進入中國之前我們的音樂傳統主要是通過廣播、電視文藝晚會、磁帶等方式和大家見面。作為看得見、聽得見的視聽傳播方式在當時只能通過晚會進行傳播,但晚會有一個局限,一首歌曲只能由歌手在本人在現場通過自己的演唱來進行演繹和表達,很多歌曲不能夠通過視覺進行多層次的理解,有了音樂電視以後,音樂本身經過導演的二度創作,變成了一種獨特的影像,能夠傳遞情感,能夠表達導演對這首作品的理解。通過服裝、化粧、攝影、燈光、演員集體的勞動創造出一種不同於文藝晚會的視覺形式。所以讓這首歌曲的表現力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容易讓觀眾接受。試想在沒有音樂電視之前,你只有通過看一個整臺的晚會才能看到其中的一首歌,現在有了音樂電視,它短短的四分鐘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在電視平臺自由的播放。這種形式使它更容易進入到老百姓的千家萬戶,對歌曲的推廣産生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中國吉祥0】請問各位嘉賓:您們覺得現在的MTV越來越時尚嗎?您們是如何理解和看待時尚的?
【嘉賓于丹】 我想流行和時尚不是一個概念,流行是眼下大家都在做的事,時尚是大家心裏很嚮往的事,時尚未必等於流行。當流行的泡沫都消失之後,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時尚能積澱下來,MTV是時尚文化現象,這裡面有時尚的元素,但是任何一個領域的作品都要經過大浪淘沙,我們的MTV肯定會越來越時尚,因為時尚是一個國際潮流。
【中國吉祥0】當音樂電視在不斷追逐時尚的時候,它會不會丟失音樂本身本質的東西?
【嘉賓何曉兵】 首先,我們應該弄清楚音樂電視它的文化屬性是什麼,剛才我説了音樂電視一開始它就是一個音樂工業的廣告促銷工具。所以,它所宣傳的音樂並不是指所有的音樂,而主要是指商品性的音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流行音樂。那麼,既然它所促銷的是流行音樂,它就必然要體現出流行音樂的非常濃郁的商品性特徵。但是我不明白您説的音樂本身本質的東西是什麼?照我來看,從起源論角度來説,音樂本身並不僅僅是為了審美或者娛樂而存在的,而是一種人類謀求生存的工具。它可以用在很多方面,除了我們通常所説的審美和娛樂之外,它以前更多的是用來進行知識傳承,用來進行求偶,用來進行通訊聯絡,用來進行文化認同,用來進行宗教的傳播和傳承等等。所以,如果我們説到音樂的本質的話,我認為它首先是一種多功能的人類生存工具。如果我們認同這一點,那麼音樂電視當然就把音樂的本質丟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説我前面説的那些非審美的,或者非娛樂的這些功能。任何一種電視現象或者音樂現象它都只能承擔一定的文化功能,而不能承擔音樂這個涵蓋面很廣的全部文化的功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們認為音樂電視的存在是有它自己的合理性的。不知這個回答你認為如何?
【有點幸福】何教授,現在大大小小的歌星都急著找人拍MTV,好像有了MTV,這個人就火了似的,您是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嘉賓何曉兵】 不管大歌星還是小歌星,他們這樣做總是有道理的。因為MTV一産生就是一種唱片和歌手的促銷工具,一開始它並不是一種純粹的藝術形式,而更像是一種變相廣告。它的功能就是向社會推出音像製品和歌星,而且它的促銷效率非常高。當年在1982年美國的麥克爾.傑克遜還是一個黑皮膚的剛出道歌星的時候,曾經拍了一部音樂電視作品,叫做《恐怖之夜》,這部片子在電視播出之後,使得麥克爾.傑克遜在一夜之間成為美國流行音樂的領軍人物,而且導致他的同名唱片賣出了四千萬張,這是一個迄今唱片業還沒有打破的記錄。從這一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大大小小的歌星們為什麼熱衷於拍攝音樂電視。
【來去匆匆70】大家都一窩蜂的做一件事,是不是個性就沒有了?就像很多MTV都大同小異,一點新意都沒有
【嘉賓于丹】 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總説崇尚品牌,不止是MTV,任何事情如果大家都一窩蜂的做都沒有個性,今天的電視産品沒有什麼是最好的,只有什麼是惟一的。歌手和MTV也是一樣,所以現在的MTV往往是呈現同質同構,日久天長這種批量生産的産品就像塑料製品一樣是沒有生命力的,也許適當的沉靜是我們對於個性産品的一種期待的前提,佛家講“舍得舍得不捨就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在現在的流行文化裏,舍去一些浮躁,得到一些個性,我們都一起期待著吧。
【星際小點滴】鄭浩,我聽説現在很多MTV都是大投入、大製作,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是不是必須投入大量資金才能製作出好的作品?
【嘉賓鄭浩】確實現在音樂電視的攝製費用和成本比以前高了很多,我記得我剛剛拍攝音樂電視的時候,1991年1992年的時候,大概兩三萬人民幣就可以解決了,但現在十年以後,我們身邊很多這種音樂電視的製作成本已經上升到五六十萬元,甚至更高,但是這並不是主要的現象,我想主要的成本還都是在十來萬左右,這個成本音樂電視主要拍攝的基本的成本。那這個成本主要是由於現在的人員還有我們的設備和製作工藝都比十年前要好了很多,所以自然成本就要比過去高。還有現在因為拍攝的時候大量是以市場運作的方式拍攝,所以必要的製作成本是沒有辦法省下來了。舉個例子,在給鄭鈞拍《回到拉薩》的時候,我們去西藏拍攝不需要花場地費,不需要花群眾演員的費用,很多的藏民都是配合我們拍攝。但現在你要任何一個地方去拍恐怕這個費用是省不下來了,這僅僅是個例子。我想説的是一個好的作品,不一定是用大的價錢能做出來的,恰恰相反,我在我自己的作品裏,我認為有幾部非常成功的作品,比如説孫悅的《萬歲中國》,比如任靜、符迪聲的《知心愛人》,比如説尹相傑.于文華的《同喜同喜》都是用了沒有超過十萬塊錢的成本攝製而成的。
【嘉賓鄭浩】但是它們的影響和本身的價值,我覺得超過了我很多投入比這個還大的音樂電視作品。所以我認為,大投入不一定能夠帶來最好的結果,小投入也不一定不能出好作品,這個沒有必然的聯絡。最主要的是作品本身,是不是也特點,是不是有情感,是不是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可。
【中國吉祥0】在音樂電視早期,我們知道《春天的故事》當時就是以音樂電視的形式傳播給大家的,是嗎?您們還能再舉些例子?而現在和音樂電視早期相比,某些歌還能一傳就紅嗎?
【嘉賓鄭浩】 《春天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大家知道孫悅的《祝你平安》,鄭鈞的《回到拉薩》、那英的《霧裏看花》等都是早期曾經由音樂電視推廣到廣大觀眾中間的,如果問現在的成名作品,那以湯燦的《幸福萬年長》等完全是好音樂電視推廣給大家的,現在的有張也的《走進新時代》也是靠音樂電視出來的等等。現在因為音樂電視在中國發展有十多年的歷史了,在像早期這種一曲成名的情況已經不存在了,我們把這個叫成中五百萬大獎,就是説這個變成了概率很小的一種天賜良機了,現在做音樂電視的人多了,歌手多了歌曲多了,播出的力度多了,因此這種一曲成名的幾率就越來越小。而且現在音樂電視由於它的拍攝數量很大,所以它慢慢的變成了一種很普通的電視節目形式,不像剛剛出現的時候的中國,它是一種新鮮的藝術形式,它容易被觀眾當成一種新生事物來接受,所以在那個氛圍下,容易出現一曲成名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