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期間,我們有幸見到了世界著名影星伊莎貝拉 羅西裏尼,並有幸與她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中國觀眾對伊莎貝拉這個名字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是如果看到她的面孔,您就會茅塞頓開,恍然大悟。
單純用美麗來形容這位女性似乎是不夠的。這是一個聰穎、高貴氣質不凡的女性。熟悉她的人馬上會喊出:“伊莎貝拉!”而從未見過她的人也會覺得這張面孔似曾相識。您會馬上想到那位與她長的及其相像的另一張面孔。
沒錯,伊莎貝拉 羅西裏尼是世界著名影星英格麗 褒曼與意大利著名新現實主義電影導演羅伯托 羅西裏尼所生的女兒。是個名副其實的世家子。女隨母業的事情雖然比比皆是,但像她這樣成功的例子還不多見。她用自己的才華向世人證明,觀眾喜歡她不僅僅因為她是英格麗 褒曼的女兒。
雖然已是八月下旬,威尼斯麗都島卻依然驕陽似火,海水在天空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一望無際的沙灘在陽光下更是耀眼。像往年一樣,第60節威尼斯電影節又在這個時候拉開了帷幕,又在這亞得裏亞海邊的小島上迎來了一批批世界級的影星。今天一早,明星下榻的埃克斯希爾酒店的花園裏就擠滿了記者。人群中這張熟悉的面孔立即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
伊莎貝拉 羅西裏尼因主演逆流單元參賽影片《世界上最悲傷的音樂》與主創人員來到威尼斯,今天是他們接見媒體的日子。伊莎貝拉因主演大衛 林奇的《藍色天鵝絨》而躍入世界著名影星之林。她飾演的銀幕形象常常有些神經質、強烈且另類。她的表演具有爆發力極富戲劇性。但眼前的她卻溫文爾雅,笑容可掬,與她塑造的眾多銀幕形象形成了截然的反差。
伊莎貝拉對戲劇性表演風格的偏愛也是受到了母親的影響。英格麗 褒曼一生創造了幾十個令人盪氣迴腸的銀幕和舞臺角色,而每一個形象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無論是在銀幕上還是舞臺上,英格麗 褒曼的表演絕不是斯坦尼式的自然主義流露,而是富於激情和外在表現力。她在《愛德華醫生》、《煤氣燈下》、《美人計》、《六福客棧》等影片中的出色表演令人至今難忘,而她與亨佛萊 鮑嘉在《卡薩布蘭卡》中演繹的愛情故事,更使她的名字成為不朽。
伊莎貝拉不僅繼承了母親的美貌,也繼承了父母的藝術才華。雖然在上大學時選擇了社會學這一門與藝術截然無關的科目,但最終還是回到了與之最為親近的電影身邊。1976年,她首次在父親羅伯托 羅西裏尼指導,母親主演的影片《只是時間問題》中扮演了一個角色,這是她唯一一次與母親同臺。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經歷,使她走上進了電影圈兒。
一般人肯定認為像伊莎貝拉 羅西裏尼這樣出身於藝術世家的人走進演藝圈還不是駕輕就熟的事兒。殊不知她所承受的壓力會更大。因為,真要想在這一行立足,光靠父母所創造出的奇跡是不行的。一般人往往喜歡將他們進行比較。比如,伊莎貝拉曾被稱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而她本人則不無埋怨地説:“更多的時候,她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美麗女人的女兒’”。
也許,是因為不想永遠生活在父母光環的陰影下,20世紀80年代初的幾年中,她完全將表演放在一邊,而專心一意地置身於模特的工作。1980年至1990年,她一直是世界著名化粧品品牌蘭蔻的形象代言人。然而,她依然沒能抵得過電影的誘惑,1985年開始,她再次回到久違的銀幕上。這時伊莎貝拉從內到外都多了幾分成熟和自信,而她的演技也更加嫻熟、到位。80年代以來,她先後在《白夜》、《藍色天鵝絨》、《不朽的愛》等影片中有不凡的表現。無論是飽受欺淩、性格扭曲的小鎮歌女;還是貴族出身的貝多芬的情人,伊莎貝拉都能將他們活生生地再現在銀幕上。雖然,與很多好萊塢大派明星相比,她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多,但它所參與的影片卻都是具有原創性和探索性的。她本人也非常以此為榮。
此次伊莎貝拉主演的《世界上最傷感的音樂》同樣是一部探索性的影片。一個音樂劇,或者,用導演蓋 麥頓的話説是一部聽不到歌聲的音樂劇。在這部影片中,伊莎貝拉扮演被譽為“啤酒皇后”的啤酒公司總裁波特-亨特裏夫人。
伊莎貝拉對電影藝術的執著追求,為她贏得了世界各國電影人的尊重。看,在威尼斯電影節的新聞發佈會上,電影節主席墨裏茨 哈登先生無論多忙都要抽時間到現場,親自向她表示歡迎。無論是在與伊莎貝拉的談話中,還是看她的影片,我們都深刻體會到這位演員的專業素養。雖然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但並不怕塑造“醜陋的”銀幕形象。無論是對自己的美貌,還是對自己的出身,伊莎貝拉都不再採取回避的態度。相反,她絲毫都不隱瞞父母對她事業的影響,因為現在的她對自己已經有了完全的自信。
前不久,為慶祝《卡薩布蘭卡》這部經典愛情片問世60週年,華納公司特意將該片重新修復上映,並舉行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今天,在好萊塢的星光大道上,我們見到了很多昔日的明星。在這裡,我們也見到了伊莎貝拉 羅西裏尼。她説:“我的母親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還沒有出生。媽媽在我印象裏是個上了年紀又非常害羞的人,可是在《卡薩布蘭卡》中,她很年輕,最多不過30歲,非常漂亮、神秘,也非常天真。但是,她是很堅強的。電影裏的她不同於生活中的形象。”
英格麗 褒曼在她的自傳的結尾這樣寫道:“我一直在想,一定要不停地演下去,演下去,因為我的一生是屬於戲劇和電影觀眾的,是屬於我們創造的這個幻想世界的。”這部自傳完成不久,英格麗 褒曼就離開了人世。她用自己的行動驗證了她的諾言。不錯,像伊莎貝拉所説的,她的母親是一個堅強的人。而這個性格也完完全全被伊莎貝拉繼承了下來。同樣,對於伊莎貝拉 羅西裏尼來説,電影同樣是她的生命,因為是電影將她引領到這個世界來的。
我想,無論過多久,當人們見到伊莎貝拉 羅西裏尼時候,還是會自然而然地將她的名字與英格麗 褒曼聯絡起來。我們從已年過五旬的伊莎貝拉 羅西裏尼的臉上看不出任何衰老的痕跡,電影讓她依然美麗,依然充滿活力。讓歐洲的玫瑰熱烈盛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