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線調查 |
|
|
編輯信箱 |
|
|
2002年東京的初秋,迎來了中國電影代表團、迎來了中國電影展,更迎來了中國電影在日本掀起的陣陣熱潮。日月荏苒、時光飛逝,中日邦交正常化已跨入三十載,我們用電影參與到慶賀的行列,用電影開啟溝通的大門:讓中國電影與電影人走出去,讓世界了解中國!在歡迎的彩旗間和感動的淚水裏,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中國電影的魅力!
伴著飛機的轟鳴聲漸漸遠去,《世界電影之旅》攝製組隨著電影局局長劉建中親自挂帥的中國電影代表團來到東京成田機場,開始了中國電影展的東京之旅。劉局長的親自統帥、陳凱歌的加盟、以及新生代導演和演員的歡聲笑語,足以見證中國電影展遠征日本的真誠與決心。
夜色闌珊的東京街頭籠罩在濛濛細雨中,劃過車窗的雨滴為我們的東京之行平添了幾分新意。儘管夜色濃濃,卻沒有削減電影節組委會的日本朋友對我們的熱情,更沒有阻礙日本媒體對中國電影團的關注。在日本已經家喻戶曉的陳凱歌早早就被等候多時的日本記者團團圍住,隨之而來的我們的日本同行,更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了“日本式的快節奏”,沒多會兒,就已經形成了好幾個“採訪圈”!我們忙扛起攝像機加入採訪的行列。
陳凱歌:拍攝電影時,我們擔負著向整個世界傳播我們文化的使命。
劉建中:我們要走出去,我們需要了解世界!
從他們的言談話語間可以觸摸到中國影人此行的目的,而從組委會的負責人熱情的言語中,更能體味到日方為了籌備這次電影展的艱辛與誠意。組委會的製片人帶領我們參觀了即將舉行開幕式的現場,會場內日本工作人員一片繁忙的景象,與釅釅的夜色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東京的第一個夜晚,在激動與欣喜中過去了,時針很快指向開幕式,個性活潑的陶虹拿起話筒即興做起臨時主持人。“電影頻道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陶紅,我現在正在日本參加中國在日本舉辦的中國電影周。會場有很多日本媒體的記者,還有我們國內的很多演員、導演和領導來參加這次活動。”陶虹的話將完時,掌聲漸漸響起,音樂也隨之響起,中國電影節開幕式的鑼聲在更加熱烈持久的掌聲中敲響了,中國代表團一行人緩緩入場。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日本朋友終於迎來了中國電影展的開幕,此時熱烈的掌聲替代了所有的語言,從這持久而響亮的掌聲中,我們尋找到了日本觀眾對中國電影與電影人的期盼。
栗原小卷:我最初跟中國電影界接觸是二十多年前,是在中國舉辦日本電影節。二十多年後在東京舉辦了中國電影節,我對中國怎麼也忘不了的非常思念的感覺。
電影節製片人:這次中國電影節有兩個很重要的地方,一個是我們想通過中國電影介紹中國現在的文學和社會情況。所以我們這次介紹的不只是故事片、科教片、兒童片、紀錄片還有卡通片。另外是想通過電影節,我們日本和中國一起共同研討數字電影的未來。這次我們放的七部故事片裏,有第五代導演陳凱歌導演的片子,但其他都是年輕的新導演的片子。我希望通過這個電影節,中國年輕的導演可以接觸很多日本電影界的朋友。
漸漸熄滅的場燈,安靜下來的影展現場,放映機投射出的光柱,把日本觀眾帶入到中國的電影藝術家塑造的繽紛世界裏,傾聽來自中國的聲音。
看著觀眾無聲的走出影展,我們心裏忐忑不安:日本觀眾對中國電影能理解嗎?我們的影片會不會辜負他們對中國電影的期望?他們喜歡我們帶去的電影嗎?可當我們的攝像機捕捉到一位擦著眼淚走過的觀眾時,我們懸著的心放下了,掂量出了中國電影展在日本觀眾心目中的分量。
短短兩天的影片展映,中國代表團收穫的不僅僅是觀眾的掌聲和淚水,還收穫了日本同行的尊重與讚許,更多的是對自己和中國電影的信心。
劉建中:很多電影都是滿場,通過這個,我想我們是雙向的,一方面把我們電影推出去,一方面更多了解外國觀眾對我們電影的想法和要求。
儘管行程很短,中日雙方的電影工作者仍不願放棄這個交流的絕好機會。
劉建中:通過中國電影展,我們一方面向世界各國觀眾介紹中國電影,同時我們也為我們的展映、放映做了很多的調查,跟觀眾進行了交流,跟各國的電影工作者進行了研討,也就是更好地了解他們更希望看到什麼樣的中國電影,或者希望看到中國電影的哪些方面。
電影節製片人:張藝謀的電影在全世界都介紹過了,全世界關注大導演的電影,但日本的電影,全世界沒有什麼關注,所以我們要跟中國合作探討日本電影的將來是什麼樣子。這次電影節不僅有利於日本的電影界,對中國也是有利益的。
當我們即將離開東京時,日本各大媒體的相關報道已經隨處可見。中國電影在日本的盛會,寫照著中日兩國影人三十年走過的路,滲透著他們對交流與發展的渴望,也收穫著他們成功的喜悅。三天時間轉瞬即逝,日本觀眾的熱情還未褪盡,中國電影代表團就又要背起行囊,帶著讓中國電影走出去的美好願望,繼續向前走,向下一個電影交流的驛站出發。
|
|
|